复方榴莲皮软膏对120例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临床研究*
2016-11-21杨玉峰陈宝清赵跃凤王丽娜文焕琛
黄 晶 杨玉峰 陈宝清 赵跃凤 王丽娜 文焕琛
(深圳市中医院·518033)
复方榴莲皮软膏对120例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临床研究*
黄 晶 杨玉峰 陈宝清 赵跃凤 王丽娜 文焕琛
(深圳市中医院·518033)
目的:观察复方榴莲皮软膏药对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外擦复方榴莲皮软膏,每天2次;对照组外擦0.1%糠酸莫米松乳膏,每天2次。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角质层含水量角、皮肤PH值、皮肤失水量TEWL均比治疗前好转,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两组皮损角质层含水量角、皮肤PH值、皮肤失水量TEWL均比治疗前显著好转,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榴莲皮软膏药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对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有良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复方榴莲皮软膏 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修复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AD) 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1],具有遗传倾向,病程迁延难愈。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Elias[2]和Taieb[3]首先提出皮肤屏障损害可能是AD发生的首要机制。
皮肤屏障通常指表皮角质层的物理性或机械性屏障结构。角质层含水量和TEWL是反映皮肤屏障结构的重要指标[4]已有研究显示, 通过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可使AD得以缓解。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治疗已经列入AD的诊疗指南。目前,中医药对AD的研究报道,其治疗效果和优势,逐渐被国内外专家所认可。随着中医药对AD研究的深入,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
复方榴莲皮软膏是我科制剂,取榴莲皮及白芍、马齿苋等药物按固定比例加水适量,水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85℃热测),放冷,加入乙醇使其沉淀(1:2),48小时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备用。加入一定比例的羊毛脂、白凡士林,三乙醇胺、吐温-80微热,搅拌均匀,混匀放冷,包装即得。具有润肤止痒、疏风清热等功能,临床应用于特应性皮炎,发现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有良好的疗效。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我院门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年龄5~20岁之间,男性36例,女性24例;对照组60例,年龄6~15岁,男性21例,女性39例。均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在需要治疗区域有除特应性皮炎以外的其他皮肤病或在治疗部位有色素沉着或广泛性疤痕或色素性损害;
(2)治疗开始时皮损伴有感染;
(3)2周内使用医学护肤品及激素类药物;
(4)对软膏中任何成分过敏;
(5)患有全身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病史、HIV感染史等禁用免疫抑制剂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病情不稳定或未控制者;
(6)不愿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采取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复方榴莲皮软膏组)和对照组(0.1%糠酸莫米松乳膏组)各60例:(1)治疗组:外擦复方榴莲皮软膏,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28天。(2)对照组:外擦0.1%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28天。两组在治疗期间忌食海鲜、辛辣、牛羊肉等发物。在治疗0、2、4周对两组进行皮肤屏障功能测定。取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皮肤采用德国CK公司多功能皮肤测试仪MC760角质层含水量、皮肤PH值、皮肤失水量TEWL,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角质层含水量均比治疗前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两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皮损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S,au)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皮损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S,au)
时间点部位治疗组对照组tP 0周腘窝16.11±5.4716.55±5.400.633>0.05面颊14.27±6.4314.31±4.840.637>0.05肘窝15.78±4.8915.79±5.030.629>0.05 2周腘窝27.62±3.5122.22±9.342.211<0.05面颊24.09±8.2920.46±8.452.220<0.05肘窝26.10±5.3923.12±4.432.215<0.05腘窝39.72±6.5229.01±7.362.773<0.01面颊32.72±3.5923.35±7.662.783<0.01肘窝36.38±8.2227.09±5.072.781<0.01 4周
2.2 治疗前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pH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两组皮损pH值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皮损皮肤PH值比较(±S)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皮损皮肤PH值比较(±S)
时间点部位治疗组对照组tP 0周腘窝6.7±0.36.6±0.50.641>0.05面颊6.3±0.46.4±0.50.647>0.05肘窝6.6±0.36.7±0.40.635>0.05 2周腘窝5.8±0.45.9±0.32.221<0.05面颊5.6±0.45.5±0.32.223<0.05肘窝5.7±0.55.8±0.42.226<0.05 4周腘窝4.6±0.45.6±0.32.792<0.01面颊4.2±0.35.1±0.52.785<0.01肘窝4.5±0.45.3±0.22.786<0.01
2.3 治疗前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TEW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TEWL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腘窝、面颊部及肘窝部靶皮损TEWL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皮肤失水量TEWL比较(±S,g/m2h)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皮肤失水量TEWL比较(±S,g/m2h)
时间点部位治疗组对照组tP 0周腘窝34.16±11.1034.02±12.750.598>0.05面颊21.45±7.5725.31±10.740.610>0.05肘窝28.33±10.8029.82±10.960.607>0.05 2周腘窝20.57±8.9521.81±6.632.206<0.05面颊19.42±8.6218.37±5.532.205<0.05肘窝21.17±7.5922.28±8.742.205<0.05 4周腘窝15.65±6.3819.20±6.172.773<0.01面颊13.17±5.0817.56±4.672.783<0.01肘窝10.28±4.6617.38±4.962.781<0.01
3 讨论
西医认为,虽然成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功能异常[6]。表皮屏障功能的损害也是AD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表皮屏障功能损害水分丢失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另一方面皮肤屏障功能损害可使外界的化学物质或病原体侵害,引起炎症反应。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与文献记载的“奶癣”、“湿疮”、“浸淫疮”、“四弯风”等相类似。笔者认为本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腠理,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致营卫不格,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而发;湿性缠绵,易反复发作难愈。
复方榴莲皮软膏是我科制剂,药物以榴莲、马齿苋、白芍组成。榴莲,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其营养价值极高。《本草纲目》中记载,榴莲“可供药用,味甘温,无毒”。榴莲皮其外形有刺似苍耳子、蒺藜,内皮滋润滑腻。其性甘热,甘能滋润养阴、热能温通散寒,其气芳香,具有温阳散寒,润燥止痒之功[7]。马齿苋,味酸寒,酸能收敛,寒能清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白芍,苦、酸,微寒,有养血、敛阴之功。三药配伍应用具有既有疏风清热,润肤止痒之功。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皮肤屏障功能未得到明显修复。复方榴莲皮软膏能很好的修复AD的皮肤屏障功能,而且未见副作用,为不含激素类中药软膏治疗AD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08-613
[2] Elias PM,WoodLC,FeingoldKR.Epidermal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dermatoses.Am J Contact Dermat,1999,10(3):119-26
[3] TaiebA.Hypothesis:from epidermal barrier dysfunction to atopic disorders.Contact Dermatitis,1999,41(4):177-80
[4] 宋志强.特应性皮炎的若干新进展和新理念[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 9) : 604
[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1):772-773
[6] Schneeweiss S, Doherty M, Zhu S, et al. Topical treatments with pimecrolimus, tacrolimus and medium-to high-potency corticosteroids,and risk of lymphoma[J].Dermatology, 2009,219(1): 7-21.
[7] 杨玉峰等.榴莲皮软膏治疗老年性瘙痒症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8,23(4):13
(2016-04-06 收稿)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