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6-11-21金丽丽
金丽丽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0)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金丽丽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 生姜、大枣等)治疗,两组均配合教育、饮食、运动疗法,两组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西药降糖效果明显,可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小柴胡汤 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病机论以“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从肾论治,以滋阴补肾为大法。据笔者临床观察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与现代生活方式节奏快、压力大,心理负担过重有关。故笔者从肝论治,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05月到2013年0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73±5.98)岁,平均病程(4.23±1.49)年。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77±6.03)岁,平均病程(4.43±1.5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1],即糖尿病诊断是基于空腹(FPG)、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2hPG)。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⑴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1),⑵或FPG≥7.0mmol/ L(126mg/d1),⑶或OGTT2hPG水平≥11.1mmol/L(200mg/d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消渴”的诊断标准[2]拟定: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排除近一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格列美脲2mg,每天1次,早饭前服用,盐酸二甲双胍0.5g,一天两次,早晚饭后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半夏6g,党参1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2枚,白芍12g。伴见纳差,胃脘痞胀、闷痛者加焦三仙、鸡内金、陈皮、厚朴等;伴见右胁部隐痛不适者加金钱草、大黄、鸡内金等;伴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者加天麻、钩藤、栀子、夜交藤等;伴见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者加黄芪、白术、山药等;伴见头晕、腰膝酸软、视物不清、潮热汗出者加生地、枸杞、山萸肉、丹皮等。以上诸药水煎服,每日1剂,过滤取汁300mL,早晚分服。两组治疗期间均配合教育、饮食、运动疗法,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
2.2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的疗效标准:⑴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⑵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⑶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FPG(mmol/l)2hPG(mmol/l)HbA1c(%)治疗组治疗前 10.25±1.3914.32±1.388.03±0.49治疗后6.21±0.48△ 9.09±0.57△ 5.97±0.29△对照组治疗前 10.28±1.3414.77±1.528.11±0.47治疗后 7. 12±0.5510.21±1.066.71±0.49
4 讨论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本病与肺、胃、肾密切相关,阴虚燥热为其根本病机,传统疗法多从润肺、清胃、滋肾论治。然《灵枢·本脏》言:“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最早提出了消渴与肝有关系。《伤寒论》中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清代黄坤载在《四圣心源·消渴》中论“消渴者,足厥阴之为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为表里”,并在《素问微蕴·消渴病》中提出:“消渴之病则独责肝,而不责肺金”。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中指出:“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历代医家皆认识到肝在消渴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肝,将军之官,厥阴之脏,主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喜条达,恶抑郁,在志为怒,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当五志过极,情志伤肝,肝失疏泄,久郁化火,灼伤阴津,上灼肺津,中消胃液,下耗肾水发为消渴。正如《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刘河间《三消论》说:“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现代医学认为情志不遂,精神耗郁可引起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肝糖输出增多,导致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周而复始,糖尿病则由此而生[3]。由此可见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肝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小柴胡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属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和解之剂,以和解少阳为主治。方中柴胡升阳达表,散半表之邪为君药,黄芩善清少阳相火,清半里之邪为臣药,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人参、甘草益胃生津,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本方辛开、苦降、甘补,扶正祛邪,和少阳之枢机,畅三焦之通道。李氏[3]善用柴胡剂治疗消渴病,认为小柴胡汤是柴胡剂的核心方剂,提出从肝论治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疗效满意。朱氏[4]提出“少阳通道”理论。认为“少阳”特别是少阳三焦,可作为正气来复和祛除邪气之通道。若少阳枢机不畅,阳气运行规律被打乱,则导致阴阳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从而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结合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及少阳通道理论,少阳气机瘀滞、水道不通、血络瘀阻的病机占重要地位,故应用小柴胡汤打开少阳通道,疏通三焦、宣通内外、调畅气机,使邪有祛路,诸症得愈。裴氏[5]运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达90.0%,不仅降低患者血糖,而且在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同时现代实验研究证明[6]小柴胡汤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改善口服糖耐量,并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血脂紊乱,增加小鼠脂肪组织PPAR-r和Glut-4水平,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本研究中笔者结合患者发病特点及体质因素,运用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FPG、2hPG、HbA1c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与单独应用西药降糖药相比,联合应用小柴胡汤不仅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而且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彰显中医药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1]路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3]肖小惠,李惠林.李惠林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5,35(3):3-5.
[4]张桂荣,赵英英,刘管斌,等.从“少阳通道”理论探小柴胡汤的主枢机功用[J].河南中医,2009,29(5):423-424.
[5]郝维斌,裴瑞霞.加减小柴胡汤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1):51-52.
[6]齐密霞,宁花兰,杨艳芳,等.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作用研究[J].医药导报,2014,33(4):434-437.
(2016-01-0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