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

2016-11-21刘源泓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超星馆藏检索

刘源泓(国家图书馆)

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

刘源泓
(国家图书馆)

随着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的逐渐普及,图书馆服务也渐有移动化趋势。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移动图书馆App发展趋势及现实困境,指出其发展瓶颈,就如何改进给出了相关建议。

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应用程序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网民数量接近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利用手机终端上网的网民近九成,手机已经发展成我国首要的互联网终端设备。[1]与此同时,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产品逐渐发展成为汇集信息获取、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综合平台。图书馆服务也籍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便利性、快捷性、即时性等,让图书馆用户方便灵活地获取图书馆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这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移动图书馆的App应用现实探究

随着图书馆服务借助于手机终端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由此带来数字图书馆业务的变革及升华。其通常涵盖三类服务形式:短消息(SMS)、手机网络(WAP)、手机程序(App),而后者是现阶段三类服务形式中关注焦点。对图书馆App构成决定性影响的四个要素分别是:平台是否兼容、资源是否融合、性能是否集成、服务是否全面。

1.1平台的兼容化

Andre Becker D等凭借针对大学生的相关调研得出:当前,受到大众最认可的操作系统有Ios和Android,其余的还有Black berry。在我国,前两大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最大。[2]鉴于此,本文针对当前两大系统内关于移动图书馆的App开展探讨(时间截至2016年2月,应用市场检索“图书馆”,并找到对应的App),详细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Ios和Android平台中移动图书馆App统计表

从上表可知,图书馆的App应用可以跨平台使用的有:超星移动图书馆、国图中国、掌上国图。现阶段图书馆App的平台兼容化不高,七成的图书馆App应用还停留在一个系统使用的阶段。

1.2资源的融合化

从资源的来源分析,通常图书馆有三种情况:馆藏、网络数据来源、购买数据。所以,本文以此三类资源的区别性为视角对移动图书馆的资源融合化进行讨论(见表2)。

表2 移动图书馆App的资源来源情况

由以上数据看出:通过馆藏获得的占比近八成,网络获得的占比是50%,全部的图书馆App均无法取得数据库资源。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得出,首先,360及安卓是第三方研发;其次,超星的资源来自实体,它的互联网资源独自集成。所以,仅依托网络资源的有国图。此种现象体现了:当前移动图书馆的资源融合化程度不高,而第三方部门加入能够强化资源的融合化。

1.3性能的集成化

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职能现阶段包括书目查询、图书馆数据、分类藏书、个人空间、二维码标识、馆藏书目、定期预警、预约服务、客户咨询等。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App有着馆藏检索及个人收藏等模块;超过五成的App具备图书检索、借阅数据查询、预警提示、二维码识别功能;仅有极少的App具备高端服务,如互联网数据查询、预约预订、过期预警等,而互联网数据查询中所涉及的数据完全取自网络支持。

在此类服务内,数量较大的App可以获得馆藏检索、我的空间、书目收藏、借阅数据、数据资讯、区别化借阅等服务;同时,某些全新的服务类型应运而生,比如二维码识别、预约借阅、公开讲堂、多媒体图书、论坛评论等。但馆际共享、文献收集、图书泛读等功能普遍缺乏。而且,学术界比较注重的诸多服务功能也未提供,比如预约、电子书目服务、多媒体读物、书目点播等。当前形势下,App能够完成电子书借阅的相关要求,对于其余的客户需求的对应服务则不尽完善。

1.4服务的全面化

服务全面化,体现的是图书馆App在对客户的访问进行限制时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从上面的调研可知,App的常规服务职能包括馆藏检索及其他,因此将特别对二者的访问权限进行调研(见表3)。

表3 馆藏检索的访问权限状况

从上表看出:馆藏检索的可访问性不尽相同,大部分的图书馆App设定访问率看起来水平相当。可由于对访问权限加以限制,使得游客身份的客户不易使用,如,阅阅、“移动”及超星。绝大多数的图书馆App要经过实名验证之后,方能够使用馆藏检索功能。无须认证便能够使用的服务通常是图书馆介绍、分类区别、新闻资讯、展览及讲座预告、网络数据检索等。[3]此类服务大部分是图书馆的非主要服务,并仅可浅层次知悉某类数据,无法深度加以运用,如没有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则不能使用讲座预告的收藏功能。

2 代表性的移动图书馆App讨论

基于访问权限以及App功能的普遍性及不同点,本文把重点的研究方面划分为三类:具有三方平台集成特点的超星、具有自我构建特点的华中大、具有地区性合作特点的上海图书馆(见表4)。

表4 三类代表性的移动图书馆App的区别

由表4可知,比较其余二类移动图书馆的App,作为三方平台建设的图书馆,超星有着高集成化、高共享化的特点。第一,强大的平台兼容性,能够同时在两大系统平台使用;第二,强大的资源整合性,比较华中大及上海图书馆增加了互联网数据的整合;第三,强大的专业性,拥有离线加载、电子书目借读、整文阅读等功能,可以提升数据资料的可捕获性。与其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华中大的移动图书馆,App重点参照本馆的资源及服务的供给功能,在数据的整合性及应用的便利性上大打折扣。在移动图书馆的通知协作上,上图表现的更为优异。其与华中大比较优势明显,融合了本区域各级别的馆藏,能够达到“一卡式服务”。而超星则要经过必要的验明身份,才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这是由于其余的区域客户无法经过馆际共享来实现文献的最大化利用,因此,尽管公共图书馆App的协作化、统一化更为突出,可在区域化上存在不足。性能完备方面,某些馆藏检索状态仅能提供馆藏书目数据,无法实现预约服务。华中大及上图均无法支持在线借阅,对于全文检索及离线加载更是爱莫能助。服务全面性方面,在访问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华中大及上图不通过身份验证便能够检索馆藏,另外三个App的个人平台均要求通过身份验证才可使用。

3 现阶段移动图书馆App暴露的不足

现阶段,移动图书馆App发展潜力巨大,有以下优点:①功能全面,包括了馆藏检索及客户服务;②查询便利,不只提供关键词查询,也可以提供二维码扫描服务,甚至还可以进行语音检索以及一站式搜索;③特色突出,如关联分享、网站评论。但总体来讲,其在资源的共享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平台兼容程度不高。各个平台间协作交流较少,除了两大系统外,现阶段常规的系统平台还有黑莓。而一般的移动图书馆App仅可在某一唯一的系统使用,并未达到系统间的最大化兼容。如此的发展模式,无形中增加了移动图书馆App构建的难度,同时会影响非兼容图书馆的使用便利性。

(2)移动图书馆间的协作性有待提升。在某一系统内,各个App由于彼此间的竞争关系,往往没有一致标准,合作性差。而其中,高校图书馆的表现最为突出,公共图书馆稍好,但对于三方平台协作性差。尽管公共图书馆的各级别间也有不同程度地合作,可依然受制于地域的差别,无法保证全国的客户都能使用。尽管第三方平台可以整合各个区域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便利,可图书馆交流性差,得不到共同提高。尽管自建型移动图书馆个性鲜明,可管理混乱,缺乏制约。综合来讲,现阶段图书馆App统一性差,标准性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

(3)资源共享化程度低,数据资源不广。具备馆藏资源的App整体上占到八成的比重,而网络数据的提供比例不足一半,但在数据库资源的获取上都毫无建树。馆藏数据相对缺乏,网络数据资源及数据库资源可以极高程度地拓展移动图书馆的数据广泛性。特别对于高校师生来讲,数据库资源是重要的科研与教学学习资源。

4 对于改进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的相关建议

(1)强化访问权限的拓展。大部分图书馆App设定有访问权限的约束,通常情况下没能通过注册的用户不易运用到图书馆的主要业务,致使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效能达不到便利化。图书馆App服务最终的目的是让用户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方便快捷地获得书目检索、馆藏查询、移动阅读等信息服务,同时享受个性化服务。因此,图书馆App要突破访问限制,使用户体验到该移动平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从而吸引并成功留住用户。[4]

(2)加强资源整合。通常来讲,移动图书馆App中的数据特别要注重网络及数据库的资源共享,由此便可实现资源的全面应用。可一般的移动图书馆App仅可在某一唯一的系统使用,并未达到系统间的最大化兼容。此发展模式,无形中增加了移动图书馆App构建难度。所以,拓展资源的融合性,首先应做好资源的授权,这是由于网络及数据库资源均离不开版权问题,图书馆可同三方平台一起研发新技术,助力资源集成。

(3)优化基础性服务功能。作好预约、馆际互通及文献速递的相关业务,可以运用移动图书馆的全部数据资源。由于高水平的资源服务同高水平的资源共享息息相关,因此,务必要持续优化益于文献共享的功能模块。由此,不仅能强化数据资源的获取率,更能改良客户的使用观念及习惯。

[1]2015年中国网民6.88亿[EB/OL].[2016-02-22].http://www.zm9ov.com/news/China/2016-02-22/ 167173.html.

[2]符玉霜.移动图书馆环境下国内App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4):102-105.

[3]袁永军.手机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构建——基于App方案和WAP[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30-31.

[4]曹鹏,等.湖北省高校图书馆APP调查及其用户反馈[J].图书馆学研究,2016(4):53-51.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pp in Mobile Library in China

Liu Yuan-hong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digital technology,the mobile terminal level in China increased rapidly,some large-scale libraries are transferring to mobile library,which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App get large development space.This article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lemma of mobile library App as well as practical difficulties.Meanwhile,it puts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and use the library App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Mobile Library;App Service;Application Program

G250.76

B

1005-8214(2016)10-0080-03

刘源泓(1973-),男,国家图书馆国际交流处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对外交流与合作模式、外事项目管理等。

2016-06-20[责任编辑]徐娜

猜你喜欢

超星馆藏检索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