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规划”理论在城乡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016-11-21许泽宏程晓丹周明罗郭宗锋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

许泽宏 程晓丹 周明罗 郭宗锋

(宜宾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四川宜宾644007)

“反规划”理论在城乡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许泽宏程晓丹周明罗郭宗锋

(宜宾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四川宜宾644007)

基于对著名学者提出“反规划”理论的借鉴,深思当前传统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审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环境保护的现状,试图将“反规划”理论应用于城乡规划,采用逆向规划方法,达到促进城乡环境保护的目的。

反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在过去社会群众虽然付出了较多努力去改善生态环境,但其效果具有局限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给城乡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势必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而“反规划”(Anti-planning)概念正是在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城镇建设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笔者认为,如果未来城乡规划适度采用“反规划”途径,将会对城乡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对“反规划”理论进行解读

伴随现今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反规划”的理论表现得集为明显。扩张了城市化的规模以及加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进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恶化,间接降低了社会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在该城市化的北京驱使下,社会群众逐渐提升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实现持续性的良性发展[1]。

1.1研究“反规划”理论具有的价值

实施规划的旨意不仅要对建造部分进行规划,还需设法预留好非建设区域的空地面积。“反规划”实际是实现景观规划的主要途径,强调控制为进行建设的区域并对空间进行规划的策略。在区域建设的尺度上还强调了对非建设区域实施的规划,对生态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以此形成高效、安全的城市环境并满足社会群众对规划的需求,对景观实施生态化布局。在人口逐渐增加的城市化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反规划的理论有效控制了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能够根据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实施适宜性的设计及规划,以便在经济方面、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与统一的发展规划。

从思维的具体方式上进行分析,此理论重在强调规划过程的逆向性,并优化了传统规划的思维模式,体现规划的思维具有辩证性、反思性以及可逆性。因此,该理论打破常规的规划行为,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性发展的依据。

1.2“反规划”理论在城乡规划中的含义

将“反规划”理论应用在现今城乡发展的规划中,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实现城乡建设在空间上的规划,其反思如下:(1)对城乡实施传统规划下存在的众多问题、挑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多年以来所贯彻的城乡发展规划问题进行反思;(2)对城乡建设的具体形态、城乡区域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3)逆向式规划策略只要通过明确环境容量的合理性、生态设施的系统性等作为落实规划的重要前提,将区域发展、资源的持续性使用作为建设的基础目标,进而对城乡规划发展进行深入性思考;(4)对“反规划”造成的强制性、不平衡区域发展成果反思,形成低水平的城乡发展现状,进而界定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上具有空间性形态,即富规划、穷建设的思想避免出现盲目性的城乡建设。

2传统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存在问题

2.1.1缺乏系统的操作体系

城乡规划在工程方面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要求城乡管理、服务等部门间进行有效性协调与配合。但在实际落实中,多数地区领导部门对下设部门实施的管控、协调缺乏了权利性职能,沟通的缺乏难以实现建设资源的共享[2],致使城乡建设出现交稿的重复率,浪费、破坏了生态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建设成果的有效性作用。

2.1.2规划的无序与滞后严重

传统规划下的城乡建设遵循调查、分析、规划等程序,经常将建设什么样的城乡项目作为首要考虑问题[3]。但从该方面入手比较容易形成规划的误区,缩小了建设的范围,严重脱离了规划的轨道。其烟囱林立问题也比较严重,令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在规划方面呈现被动性、滞后性,在明确建设项目以后实施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

2.2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实现转型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政府机构由于缺失公共性服务的职能,致使对干部实施考核的机制过于注重招商引资、GDP增长值,尤其是部分小城镇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将经济效益作为选择产业的唯一标准,导致有利益性的城乡建设局面。在现阶段看城镇产业的发展模式、规模,都处于利益优先的不良局势。以长远目光来看城乡规划,都为了吸引投资商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进而进行毫无秩序的城乡建设。在这种权利与利益的驱使之下,众多规划设计单位在此轮圈地狂潮中陷入推波助澜的困局。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环境保护问题

对于传统的城乡规划来讲,其大量注重对城市用地紧缺的解决方面。这就导致城市增快了对周边区域的扩展及规划,造成了城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伴随着最近几年城市内洪涝频发的情况出现,城市周边地区湿地的储水能力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4]。同时,传统的城乡规划将城市规划同农村规划相区分,环境保护重视城市而忽略乡村的情况严重。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1)分布在农村的企业所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工矿污染及城市污染也逐步向农村转移;(2)城市垃圾对乡村环境也造成了污染。一些城市将生活垃圾堆放到周边乡村地区,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及水源,而污染的土壤及水源所种植出的农作物,同样污染了城市的饭菜。

此外,过度无序的城镇开发建设严重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肌理与乡土文脉无法延续。该种措施的实施制约了经济实现持续性发展,进行形成无法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4“反规划”理论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传统的城乡规划即“正规划”,需明确区域建设的功能性,对已经明确的建设区域、不建设区域、生态的基础设施等在规划方法上将其定义为“反规划”。其规划在方式上体现的差异性主要是:目的,次序,功能,形式等。

表1“反规划”与“正规化”的区别

图1“反规划”过程

4.1测算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

利用科学的评估方式去测算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承载力,有利于对合建设的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而将开发的强度控制在生态系统有效承载力范围内,阻止植被破坏的程度、土壤及环境被恶化的速度等。因此,要求城乡建设须以科学保护作为可行性依据,而后开发建设的利用区域内生态资源,促进生态实现平衡发展、城乡建设实现持续性发展目标。

4.2规划区域内生态的基础设施

区域内生态的基础设施所建设的重点内容有:维持现今城乡山水格局规划的连续性,构建具有多样性的生态资源系统,恢复规划区域内、周边水环境的生态面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构建基础型的生态产业体系[5,6]。其规划设计的区域内生态基础设施实现规划的过程,实属构建区域生态的安全格局规划过程,为城乡建设的生态环境提供安全性保障。

4.3划分生态基础的控制线

对区域规划实施划分生态基础的控制线,尤其是脆弱性较强的区域更应实施严格性生态保护,对引进的外部物种进行严格检查,以免使生态系统再次遭受侵袭。对于城乡规划建设较弱的区域而言,应严格限制所要开发的建设项目,避免城乡居民在适用生态资源时,提升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土壤冲蚀等不同影响的程度[7]。此外,在生态基础的控制线外围区域,同时增加基础设施、景观的建设,在规划原则上降低现有绿地遭受破坏的程度。然而,基础设施在体量、景观总体布局上,还需依照生态规划设计的相关准则进行必要性权衡。

5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城乡规划下的环境保护

5.1城乡的基础设施实现持续性发展

现行的城乡规划应对生态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而后规划城镇、村庄,令城乡规划的基础设施在生态系统中得以持续性发展。其城乡规划构建生态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群众生存的生态系统。将其划分为四部分,城镇及村落、农田、森林草地以及水域等[8]。“反规划”的基础理论把森林草地以及水域等生态基础性设施进行联系,并形成基础性生态屏障。因此需要优先明确城乡规划的生态保护性基础设施,而后将这些基础的生态系统进行紧密性联系,以此形成具有特色性的生态景观。

5.2城乡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传统理论下的规划,主要根据城市内人口的有效数量计算出城乡的生态污染量,并构建适宜性规模的生态处理基础设施。而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城乡规划所构建的生态处理基础设施,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式统一处理,减少污染物因分散进而污染城乡内部的水环境、空气环境等。另外,可将生活及污染物进行减量化,进而减少处理污染物的成本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污染物进行还田处理,从根源上实现生态资源的内部循环指标,提升城乡规划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关于城乡污水处理,运用合理化的处理措施,例如:使用速生、耐寒的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设施,构建几个处理池其中一个池子清理淤泥,对应的池子实现正常性处理工作。该种处理技术能够减少规划的总投入成本等,并达到反规划基础理论的基本要求。

5.3环境保护得以良性发展

“反规划”作为一种空间景观规划,转变传统规划的图——底关系。优先确定规划的底随后确定图,同时优先规划非建设的区域,转变当前城乡规划面临的生态困境[9]。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各类资源,实现更优质的生态景观建设,将城乡规划推向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对“反规划”形成的建设成果实施反馈,构建具有合理性的规划服务系统,修正规划建设中的缺陷,有利于城乡规划顺利的开展[10]。

图2“反规划”售后服务系统

6结语

基于城市发展与人口的增加,同时给城乡规划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带来重大压力。因此,需将“反规划”的基础理论引入城乡规划当中,为新型城市化的建设提供指引的保障,实现城市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击破城乡传统规划局限性思维,令城乡规划投入较少的成本,同时获取最大化的规划效益,以此促进社会群众、生态系统、城乡环境间形成和谐发展关系。

[1]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29(9): 64-69.

[2]吴一州,陈前虎.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途径[J].规划师,2014(7):12-18.

[3]李文.探究城乡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7).

[4]吕斌.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城市规划学刊,2006(04).

[5]秦国强.关于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06).

[6]周云.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J].环境生态资讯,2010(12).

[7]贾明后.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乡镇经济[J].2006,(11):30-33.

[8]周年兴,俞孔坚.农田与城市的自然融合.中国园林[J].2003(3): 83-85.

[9]吕维娟,殷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2013,10:34-38.

[10]王缙琳.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5(3):145-146.

宜宾学院校级项目(2008S12)、宜宾学院校级项目(2009Z11);宜宾学院校级项目(2012S02)。

许泽宏(1966—)男,汉族,四川省泸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学术论著: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课题:2010DJ018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宜宾学院科研课题,2010年发布。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环境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城乡涌动创业潮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