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小屏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2016-11-21张刘芳

传媒 2016年19期
关键词:极化突发事件公众

文/张刘芳 金 婧

突发事件小屏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文/张刘芳金 婧

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逐渐普及,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微信、微博等逐渐成为手机和平板用户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这形成了小屏传播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小屏传播时代,突发事件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同时,小屏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上存在不足,很容易导致流言的滋生与传播,甚至引发群体极化事件,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创。

突发事件小屏传播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不同于一般新闻事件,其突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媒体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传播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大量谣言和煽情报道的产生,并且其传播中也会引发群体极化事件、造成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滋生和传播大量的谣言。小屏传播基本上是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的,人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因为缺少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非常容易滋生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如2016年6月30日起,我国多地发生暴雨灾害,一时间微博、微信上到处都是有关暴雨的图片、小视频的报道。未受灾地区的群众也参与到传播中来,尽管表达的是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之心,但是因情况不明,也滋生了大量谣言,如“淹宜兴保无锡”“阴气太盛,故淫雨不断”“今晚至明日我市有特大暴雨”等信息的传播,给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鸡汤式的传播起反作用。人们在遭受困难和挫折后,心灵上需要得到慰藉,“心灵鸡汤”随着产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媒体选择煽情报道以及鸡汤式的传播方式,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公众的情感需求。如2016年我国多地频发暴雨灾害,受众普遍表示同情,一时间感性胜过理性,微信、微博等小屏传播平台传播的都是连绵大雨、房屋淹没的信息,引发了人们的同情之心和关爱之心,这能够起到抚慰人们波动的情绪,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具有正面的社会效益。但是,过多的“心灵鸡汤”只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虽然天灾无法预料,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天灾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相比小屏媒体传播,传统媒体虽然不具有时间优势,却能在了解真相和解决措施的第一时间公布新闻消息,更具现实意义。

容易引发群体极化现象。在缺少主流声音的情况下,公众对突发事件并不充分了解,微博、微信上的简单消息传播很容易引发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现象是在某种极端思想和情感影响下产生的理性或非理性行为。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公众常常因过分感性而导致非理性群体极化现象。如2016年7月1日,上海将4000吨垃圾偷运到苏州太湖事件发生后,微博用户对这件事表示愤慨,并对“上海”“上海人”展开言语上的攻击行为就是群体极化现象。

严重缺失新闻专业主义。小屏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元、民众参与度高、草根媒体多等特点,因为传播主体不确定、传播信息量大等原因使得小屏传播难以实现新闻专业主义。在传播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很容易掺杂个人情感,难以保证真正客观地发布和传播信息。在上海垃圾偷运到太湖事件中,很多人得知这一事件后,纷纷评价、转发该事件的报道,转发的过程中掺杂了个人情感因素,这种大量不客观的小屏报道消解了新闻专业主义,公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成为群体极化现象的助推者。

突发事件小屏传播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小屏传播的问题,政府、企业、主流媒体及普通人都应当积极解决,真实还原事情真相,并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及时作为。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陆续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逐步实现网上办公。但是因为小屏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广,这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突发事件小屏传播过程中,最初的新闻消息有很多都是出自草根媒体和普通群众,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引导舆论发展方向;一些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微博和公众号处于“无作为”的状态,对用户的提问置之不理,难以发挥实际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如果不能及时回应公众对突发事件的疑问和责难,将加剧危机。因此,在突发事件小屏传播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针对突发事件及时给公众一个交代,引导并化解公众舆论危机。

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企业应当及时做回应。大部分的突发事件都与企业相关,如上海垃圾偷运到太湖事件、毒跑道事件等,这时不仅需要政府及时发声,还需要相关企业在第一时间给公众一个交代,与公众及时交流和沟通。涉事企业有责任对突发事件进行说明,与关心事件发展动向的公众进行真诚沟通,并及时将事件处理结果公布于众,不能以“不知道”“不清楚”为由搪塞公众,激化公众情感。此外,在相关企业发布事件发展和处理结果后,公众可能还会对其处理结果存在质疑,这就需要除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证实,如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等权威部门,由权威部门引导舆论发展方向。

各主流媒体应当及时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相比小屏媒体,主流媒体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更大,如中央新闻频道、各省市级广播电视台等。针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小屏媒体虽然具有速度和范围上的优势,却不具备权威性和较高的可信度。这时主流媒体应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声和辟谣,及时将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信息传递给受众,积极争取化解舆论危机,防止群体极化现象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亟需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据易观智库2016年《中国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中70.8%的年龄在24-30岁之间,学历比重最高的为高中学历,占31.8%。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年轻群体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主要用户,同时也是小屏传播的主要群体。因此,提高年轻群体的媒介素养成为重点。此外,还应加强70后人群的媒体素养培养力度,虽然70后并不是小屏传播的主力军,但是这类人群面对突发事件往往能够保持理性态度,应将这类人培养成为意见领袖,及时引导公众理性地看待事件发展。

总结

在人人都能成为传播者的时代,人们通过小屏媒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消息公布出来,并广泛传播,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小屏传播更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公众舆论热潮。但是在小屏媒介传播突发事件过程中,容易产生谣言等问题,激化社会矛盾,需要政府、企业、主流媒体和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使公众能够理性地参与到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极化突发事件公众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