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11-21王春香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兴趣

王春香

【摘要】老师应在课本应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考虑,使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学习。

【关键词】物理 新课程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0-02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对知识的主动探求,这就要求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应在课本应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考虑,使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学习。我在几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创新能力。

一、有效利用课本,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教材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印刷,生动的插图以及探究性实验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课本的开始部分,为了说明物理学所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他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增添了学习的兴趣,、“displacement”就形象地表示了位移是位置的变化,另外像“velocity”、“acceleration”的第一个字母“v”、“a”分别是速度、加速度的字母表示。在讲到自由落体时,课本上给出了比萨斜塔的照片及伽利略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的油画,以及协和客机、加速器的图片等等。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内容新颖别致,方法灵活多变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快。在讲到力的分解与合成时,由于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不能很好理解,可与化学上的分解、化合反应对比讲解。

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授课类型、知识内容、学生基础的不同,善于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物体受力分析时,学生很不容易掌握,不是添力就是漏力,分析得格外小心,讲解时如果能够采用由浅入深,边讲边练边议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步骤,仔细分析,让学生到上面讲,参与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收效较大。教学中要把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创设物理情境,抓住求知契机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突破口,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测定人的反应时间时,教师可让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演示给其他同学看,不需老师提醒,很快就会发现教室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觉地做起来,并很快设法测出了自己的反应时间,练习巩固了自由落体一节的内容。再如在讲惯性时,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四、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紧密相关。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动手才能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自然会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会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欲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我在高一年级开展了科技制作比赛,让学生到图书室,网上查找有关内容,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分组完成制作,这些具有生活实践意义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所关心的,也是所感兴趣的,并能推动学生采取行动。他们都很感兴趣而且会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种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同学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学生在心灵深处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和发现者。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了“类科学研究”的氛围,正如布鲁纳所说的:“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他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同科学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他们探究的结果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但是,当他们面对自己主动参与“发现”的物理现象或规律时,也能体验到像科学家获得重大发现时的那种喜悦,“只要认真学习,我也能成为科学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感情的体验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新课标实施需要有新思想的老师,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互相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新课程物理兴趣
留言板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