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6-11-21邹金林范美兰
邹金林,黄 敏,范美兰
(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春 529600)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邹金林,黄 敏,范美兰
(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春 529600)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危险因素,为防治HFMD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共收治HFMD儿童367例,17例重症者纳入重症组,280例普通患儿纳入一般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中高度热、热程≥3d、嗜睡精神差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警惕中高度热、长热程、嗜睡精神差患儿。
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病率显著上升,呈爆发趋势,最新的报告显示近10年来已累计爆发150~200万例,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呈周期性流行,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我国HFMD呈现早、快、重的显著特点,患儿以发热、手足口出现疱疹甚至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情较轻且呈自限性,但少部分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进展为危重症,甚至可致死亡[1]。探讨小儿HFMD转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对于防治HFMD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367例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11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共收治HFMD儿童367例,其中男263例、女104例,年龄为2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3.6岁,病程为4 h~5 d、平均2.0 d,其中<24 h共73例,24~48 h共157例,>48 h共137例。收治时症状积分6~14分,平均为8.2分。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为(37.4±1.4)℃,症状典型217例。病毒性检查:核酸型柯萨奇病毒25型(CA16)53例、肠道病毒71型(EV71)40例。曾在当地社区或乡镇卫生院诊疗189例,其中拟诊正确21例送诊至本院,其余均为误漏诊流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小儿扁桃体炎,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用药主要包括氨基比林、利巴韦林、喜炎平等,并给予积极的退热处理,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在1~3 d内加重转至本院。HFMD诊断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进行诊断,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等典型症状,取血清血行肠道病毒鉴定,取肛拭子进行核酸检测、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有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情况者可诊断为重症HFMD:(1)频繁抽搐、昏迷、脑疝;(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湿罗音;(3)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2]。本研究中诊断为重症HFMD17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临床确诊,无误漏诊;(3)均在本院接受治疗,未转诊;(4)未合并先天性心肺功能不全或先天缺陷;(5)无原发性运动、精神障碍或发育不全;(6)无原发性严重器质性、系统性疾病;(7)未合并其它类型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诊疗史,症状与体征,如发热严重程度、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典型皮疹,辅助检查包括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水平、血糖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血沉、脑电图、心电图、病原学、脑脊液等。将诊断为重症HFMD的17例患儿纳入重症组,其余350例患儿纳入一般组,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导入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组与一般组性别、夏秋发病、中高度热、热程≥3 d、典型皮疹、嗜睡精神差、呕吐、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重症为因变量,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高度热、热程≥3 d、嗜睡精神差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重症组与一般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研究显示重症HFMD危险因素较多,与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密切相关,因患者例数不足、资料不全未得出重症HFMD与病毒类型、MRI表现、心电图表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有关的结论[3]。一项Meta研究显示,患儿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感染病毒为EV71、发热大于39 ℃和年龄<3岁等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可靠危险因素,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4]。马晓梅等以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HFMD重症化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颈强直、易惊、呕吐、血糖升高、WBC升高、热程≥3日、手足抖动、精神差是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热峰值≥39 ℃与WBC上升、精神差有交互作用[5]。提示HFMD转为重症可能与全身机体炎症、发热、颅内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三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应警惕中高度热、长热程、嗜睡精神差患儿,做好特异性指标监测。
[1] 郭青,张春曦,王晓风,等.2008-2009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11):852-85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朱秀萍.59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493-2494.
[4] 秦伟,袁慧,杨涛,等.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1):1340-1343.
[5] 马晓梅,隋美丽,段广才,等.手足口病重症化危险因素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58-761.
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