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汉时吴王刘濞反叛原因

2016-11-21张正线

剑南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皇太子吴王吴国

□张正线



论西汉时吴王刘濞反叛原因

□张正线

长期以来,吴王刘濞就是作为叛逆形象出现的,人们对这个人物早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牢固的认识。但吴王的反叛是被逼的,迫不得已而奋起反抗。吴王反叛是在痛失爱子,不被信任,封地被削的情况下才愤起反抗的。如果他不起而反抗的话,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工具。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汉代的一场政治经济革新体制,使得诸侯国迅速发展壮大。诸侯王治理当地,造福当地的措施,虽然其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却引起了汉朝廷的不安。招纳贤才,安抚流亡,铸钱煮盐,国用饶足,非但未受褒扬,反而倍受猜忌。汉王朝始终怀疑诸侯王国的强大必然要对抗中央。郡国并行制会对中央集权造成一定的威胁,诸侯王有时也不是奴颜婢膝地讨好皇帝,遇到不满,他们会有怨言,但诸侯王反叛不是必然的。如果中央政府压制过重,矛盾处理不好,策略失当,常常促成诸侯王的不满,逼迫太重,反抗自然发生。吴楚七国之乱的最终爆发,是由于汉王朝不能处理好与王国的关系,政策失误所造成的。汉景帝对吴国太过强硬,怀疑太深,几近残忍,迫使吴王铤而走险,从而造成了殃及无辜甚至两败俱伤的内乱。

一、吴太子被杀,没有及时得到安抚

吴王刘濞直到吴太子被杀之前,对汉王室始终都是忠心耿耿的。不论是在仁弱的惠帝时期,还是在高后摄政时期,他都没有产生过异心,始终是发展自己王国的经济,经济的富强,使南方的闽越国也不敢对汉王朝有任何的异心。但是吴太子因为与皇太子玩博戏,与皇太子争道,由于态度不恭,却致使皇太子举引博局掷击吴太子,并致其死。失子之痛,使吴王濞当然表示了不满,但是对方贵为皇太子,即使不满也无话可说,无处申诉。但文帝却又把吴太子的尸首送给吴王,让吴太子归葬至吴国。吴太子的死文帝不但没有任何安抚措施,也没有怪罪皇太子,如同吴太子是咎由自取,这使得吴王濞才多少带有一些发泄愤怒的味道。其后,吴王濞以“子故称病不朝”,而汉王朝又发龙威,居然把吴王濞派来的使者拘禁了起来,还指责吴王刘濞失藩臣之礼,这使得吴王刘濞担心害怕,因此产生了谋反的心理。但是后来,汉文帝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份,改变了做法,不但释放了吴国使者,而且还赐给吴王几杖,吴王濞因此打消了反叛的念头。

二、经常无端遭受怀疑

七国之乱前夕,吴国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当是可谓首屈一指,吴国人民在吴王刘濞的领导下,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煮盐铸钱,积累了大量财富,以致民人无赋,百姓争相归附,在加上有限皇权的郡国并行制是一种比较宽松的政治制度,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刺激了江南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受一定教育的、有某种特殊技能的社会精英们的进取心,他们纷纷投奔吴王,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精英人物的增多,更促进了吴国经济的腾飞,枚乘曾感叹道:“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吴国成为汉代江南开发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吴国的富强,使以汉景帝为首的统治集团非常担忧,他们担心吴、楚等诸侯王国的过分强大,会使其具备与中央相抗衡的实力,构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正象诺思所说的那样:统治者总是有竞争对手的。那些在控制了足够资源获得军事能力的人就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出了种种理由来指责吴王刘濞,认为吴王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而事实证明这些指责是没有现时根据的。

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错说上曰:吴王濞“诱天下亡人,谋作乱”,把吴王刘濞招诱“亡人”的举措说成了他图谋叛乱的罪状,其实吴王濞“招致天下亡命者”的目的只是在于发展王国的铸钱和煮盐手工业,“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其实都是具有一技之长和几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他们都认为吴国是一个极具前途的国家,到吴国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于是便纷纷而来,这便成了吴王濞“蓄谋叛乱”的一大罪状,但是这与事实是明显不合的,在西汉初期,朝廷为了迅速恢复国家元气和衰败的社会经济,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特别是汉文帝即位后,于公元前175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使铸钱成为公开而且合法的事情,当时无论是谁,只要具有相应的物力、财力,都可以自由而公开地铸钱,朝廷绝不干预。吴王濞正是在这种政策指引下,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铸钱煮盐,发展自己本国的经济,使本国的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吴王刘濞的作法丝毫没有触犯当时的法律,说吴王刘濞私盗铸钱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做法。

三、削藩政策最终导致吴王反抗

关于刘濞的为人,汉文帝认为他“惠仁以好德”。《史记·吴王滇列传》。正是刘濞为人重厚、仁德,所以任吴王时,经过一二十年的经营就使吴国经济富强,民人臣附。我们不能不承认刘濞对汉王朝的功劳,所以即使在吕后执政时,也没有动过吴王濞的心思。景帝执政后,没有因为其失手杀死吴太子而给予吴王濞一些优惠,而是处处刁难,多加指责吴王刘濞吴王对之都是嗤之以鼻,不予理睬,并没有激起其反叛之心。但汉景帝采取的消蕃政策使吴王濞再也无法容忍。其实会稽郡和豫章郡是吴王刘濞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削去这两个郡,等于说是断送了吴国的命脉,这时就只能成为衣食租税的郡王了,任人宰割。再加上以前吴王就已经因为爱子之死而对景帝不满,这次景帝又来逼迫自己交出自己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可忍,孰不可忍,真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在鱼死网破之际,吴王被迫联合其他利益受损诸侯向中央发难,正如司马迁所言:“汉延臣方议削吴,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至于晁错既诛,吴楚并未罢兵,这不难理解,既然早已背上“叛臣贼子”的叛国罪名,即使早日罢兵,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继续斗争下去或许有改写历史的可能。

另外,从吴楚仓促起兵,因准备不足仅三个月即败北的事实中,可以看出吴王刘濞并不是蓄意谋反,吴王刘濞并没有多少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而他本人除致力于本国的发展外,也没有专门研究过兵书战策,因此他的军事才能是无法与汉代名将周亚夫相比的,因此战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另外,由于仓促起兵,需要征吴,上至六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四岁的少年皆在应征之列,才得二十余万,这批临时组成起来的军队,怎么能抵抗得了训练有素的南北军队,因此,举兵不到三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吴楚七国之乱最终被平定了,后来的研究者由于受正统史观的影响不仅为景帝强行“削蕃”叫好,还为晁错鸣冤,并千方百计罗织吴王蓄意谋反的证据,指责其为早怀阴谋诡计的叛臣逆子,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云师大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皇太子吴王吴国
车身间隙面差在线测量技术及应用
Optimal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usceptible Malware Propagation Model in Heterogeneous Degr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神童与诚童
吴国平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一所学校 一名老师 一辈子坚守
两个神童
英雄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