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深深的无奈
——读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

2016-11-21马金艳

剑南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莱辛斯蒂芬朱莉

□马金艳



一种深深的无奈
——读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

□马金艳

叶芝的诗《当你老了》是一首很感人的情诗,其中的中的那一段:“当你老了,头发花白,坐在火炉旁打盹,请取下这本书来慢慢阅读”,如果当时读的是《又来了,爱情》,以老年人的身份去读,以经历了世事沧桑、看淡了人生起起落落的身份去读,是不是感触更加深刻些呢?而书名为《又来了,爱情》,似乎标题本身就含有一种有些欣喜但更多无奈的感觉。爱情,来了,真好;爱情,又来了,可望不可即,只能面对。或许这书名已经奠定了全书的情感基调:不会是喜剧,只是现实的无奈。莱辛的《又来了,爱情》,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文字、结构更加趋于平实简约。它有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索,朱莉·韦龙的故事作为历史背景,而萨拉的经历则体现了现实社会。萨拉由于排练《朱莉·韦龙》而与斯蒂芬、比尔、亨利等相遇,相知乃至相爱,以及分离。

先说说女主人公萨拉。萨拉曾有过幸福的婚姻,但丈夫早逝,虽已年过六十,风韵犹存,个性坚强且富有魅力。在排练《朱莉·韦龙》时,她的魅力得到了展现,出乎意料地重新被感情纠葛所困扰,突然袭来的爱情风暴,破坏了她平静的生活。《朱莉·韦龙》的两位主演以及导演都爱上了这个比他们大二、三十岁的老女人。一开始她为自己所缺乏的青春活力所吸引,对才二十八岁且向自己大献殷勤的比尔动了心,但她自知年岁不当,竭力克制住了欲望和妒忌。这段所谓的爱情很快消散,这个轻浮的年轻人对她而言没有了任何意义。导演亨利与萨拉因合作这部戏剧而相互倾慕、彼此吸引。萨拉明白自己的年龄足够当亨利的母亲,拼命把持住自己,始终方寸不乱,两人之间的关系仅仅停留于精神恋爱而没有发展成为世俗意义的婚外恋情。然而,萨拉对亨利欲爱不能、弃之难舍的矛盾心情,她在精神上感受的剧烈、深刻和持久的挫折和创伤,她的苦于年龄限制的无奈之情,在平实的笔调下深深蕴藏着。她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有强烈的爱情渴望,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她被剥夺了爱和被爱的权利。似乎世俗观念认为,人一旦老去了,就只能像《当你老了》那样,满足于对过往爱情的回忆之中,而不能再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爱情。

同样被剥夺了爱情的权利的还有朱莉·韦龙。她则是处于被地位限制的境地。才貌双全的朱莉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才艺卓绝、趣味高雅,男人们不可抗拒地被她吸引。但她的出身门第注定了她难以消受爱情幸福。保罗、雷米出于家庭的压力,先后对她始乱终弃,粉碎了了她的心,也粉碎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望。离开了爱情,她难以生存。于是,尽管有一位可尊敬的长者向她求婚,有了一份稳定生活的保障,但她最后还是选择投水自尽,结束自己的生命,只为她心中深深明白自己不可能那爱上那样的人、那样的生活。没有爱情,那么在年华老去之前结束生命,让生命结束在一个容貌如花的时刻,是最好的安排和归宿吧!

当然无奈的还有萨拉的好友斯蒂芬。斯蒂芬的无奈在于爱上了一个不现实的人- -早已逝去的朱莉·韦龙。出于对朱莉·韦龙的狂热崇拜,他替代似地爱上了在舞台上成功演绎了朱莉这个角色的年轻女演员。但出于年龄的关系,尽管身份高贵、富有且才华过人,年过50的他比不过年青男子的青春吸引力,他的热恋不可能得到回报,再加上家庭生活的不幸,他终于绝望自杀,也给好友萨拉留下了心理创伤。

在莱辛的心目中,男女之间爱情的结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一种追求“复归整体”的人生基本权利。然而,有些人却被剥夺了这最基本的人权。为了维护这最基本的权利,莱辛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发出了痛切的呼吁,呼吁现代人关注老年人、关注弱者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权利。对爱情的追求,不应该被年龄、地位所束缚,每个人都可以且应该拥有自己的幸福爱情,不管他或她是什么身份,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莱辛斯蒂芬朱莉
失败也是收获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一颗水晶球
命悬一线
美女与野兽
踮起脚尖,接近阳光
铁母鸡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杀人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