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颓废的都 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

2016-11-21袁丹丹

剑南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贾平凹传统文化

□袁丹丹

颓废的都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

□袁丹丹

贾平凹曾说:“西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废都,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而地球又是宇宙格局中的一个废都。”[1]作为他笔下的第一部都市小说,《废都》通过对文化人荒诞生存状态的揭露、对社会表层运行的真实呈现以及对社会文化环境含而不露的鞭笞,深刻折射出颓废的千年古都和沉沦的众生百态所共同织就的“颓废”意识。

一、深刻揭露文化人生存状态

贾平凹的不少作品都显示出他写文化的深厚功底,《废都》一书同样是政治背景退居幕后,文化背景推居幕前。《废都》中刻画了以庄之蝶为首的“西京四少”等众多文人形象,他们身上普遍弥漫的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文人在社会文化转型期产生的苦闷、迷惘等复杂情绪。

庄之蝶是贾平凹在《废都》中着力刻画的一个具有多重侧面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为声名所累的浑浑噩噩的文人,虽然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提携萍水相逢的周敏,因同情钟主编而冒名写情书给他等等,但作品更多的还是通过描写他沉沦的一面来表现那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苦闷和人性的扭曲,比如他帮假农药做宣传,代人写论文,设计骗取龚小乙字轴儿,贿赂官员等等。在卷入与景雪荫之间的桃色官司后,庄之蝶企图以一种“无奈性放达”的方式摆脱俗世困扰,于是先后陷入与三个女人的纠缠中。小说中关于庄之蝶与三个女人的大量无遮无拦的性描写是该书最受争议的部分,但就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等方面来讲,《废都》采取撕开来大胆率真地描写性的态度是无可非议的,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所说:“透过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来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和终极关怀,原是本世纪许多大作家反复吟咏的主题,在这一点上,《废都》与这一世界性文学现象有所沟通。但《废都》是以性为透视焦点的,它试图从这最隐秘的生存层面切入,暴露一个病态而痛苦的真实灵魂,让人看到,知识分子一旦放弃了使命和信仰,将是多么可怕、多么凄凉;同时,透过这灵魂,又可看到某些浮靡和物化的世相。”[2]虽然庄之蝶也曾希望走出废都,比如他也曾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好好创作,可是又始终困在里面无法自拔,最终只能是牵连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等众多女性,也让自己心力交瘁。应该说,庄之蝶身上也多少带有贾平凹自己的影子,我们从作品中是可以发现作者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经历的。贾平凹在后记中提到自己当时面临婚姻陷入困境,官司缠身的重重纷扰,并写道:“该走的未走,不该走的都走了,几十年奋斗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了肉体上精神上都有着毒病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姓名,而名字又常常被人叫着写着用着骂着。”而小说中庄之蝶也曾感慨:“这么大个西京城,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的什么真正是属于我的?只有庄之蝶这三个字吧。可名字是我的,用的最多的却是别人!”所以说,贾平凹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经历和自己的形象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融入了庄之蝶这个形象。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者称“《废都》是一部苦难之作、安灵魂之作,止心慌之作”了。

不仅仅是庄之蝶,作者笔下西京城内的几乎所有稍有地位的文人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丧失了道德底线。画家汪希眠靠卖假画谋取暴利,书法家龚靖元沉迷于赌博最终破产而亡,西部乐团阮知非演别人不敢演的节目遭人打劫致双目失明,文史研究员孟云房热衷于气功、算卦等活动最终走火入魔,周敏为出名杜撰庄之蝶情史引发一场无休止的桃色官司,洪江出假书、藏私钱在鬼市开店,赵京五倒卖字画、文物,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废都中沉浮,表现出经济转型期都市文化闲人的集体迷失状态和传统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的全面崩溃。

二、真实呈现社会表层运行

既然是描写都市文化,当然少不了对于社会表层生活的全面反映和真实呈现。一方面,作者通过展现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和古都韵致的日趋边缘化,来反映在传统文化与现实的碰撞中传统文化的穷途末路。另一方面,通过呈现商品经济大潮下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来体现改革开放影响下市场经济对人性的蚕食。

从字面意义上讲,“废都”即为旧的都城,西京是古代王朝都城的遗址,承载着较深的历史文化和古老而传统的风土人情。作者在小说中展现出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和民间民俗色彩,比如鬼市、当子、民间医生等等,还有埙这个乐器,衬托出西安的古都韵致。但作者也通过今昔对比来着意强调西京之“废”:曾经牵动千家万户的“双仁府”水局如今窗子紧关、窗帘紧闭,只住着疯疯癫癫的牛老太太;贵族后裔赵京五家昔日显赫的豪华住宅如今已破败不堪;始建于唐朝的佛门净地清虚庵虽在女尼慧明的主持下修缮一新,却变成了男女幽会之所,甚至连慧明也会怀孕堕胎;大雁塔下艾堡村代代相传的鼓乐,如今却己成为假农药厂的广告宣传队……这些都体现出传统文化在与现实的碰撞过程中的日渐衰落。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复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始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作者通过对庄之蝶身边的四位女性的命运发展的描写,将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丑陋的形象和心态表露无遗。牛月清是传统女性的代表,甘愿为家庭付出一切,婚姻的失败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作者通过她的悲剧批判了腐朽人们灵魂的商品意识。唐宛儿先是与周敏私奔,后又厌倦乏味生活,与庄之蝶走到一起,甚至还逐渐帮助庄之蝶放弃心中的道德底线,反映出现代社会畸形的爱情和人欲。柳月对庄之蝶的爱慕带有强烈的功利意识,只到最后嫁给市长的残疾儿子时才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男人的玩物。阿灿对庄之蝶不求名不求利,作者借她的伟大来影射了男性的懦弱和自私。

另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穿插了一系列展现社会各阶层生活百态的事件:蒸馍要在面粉里掺一定的发酵粉、洗衣粉、化肥,而且要用硫磺熏;面馆老板在面条里放大烟壳子吸引顾客;黄厂长老婆喝农药自杀未果,让101农药造假的谣言不攻自破;还有新闻、司法、政界的黑幕等等,体现出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大潮对人性的吞噬。

三、含蓄鞭笞社会文化环境

《废都》中对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描写采取的是含而不露的批判方式,作者主要选取拾荒者的辟谣、周敏的埙声、奶牛哲学家以及牛老太太的鬼话等独特视角,来观察废都人事、触及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文化,强化废都意识。

拾荒者的辟谣不是简单的娱乐大众,而是用编唱歌谣这种文化形式来揭露政治黑暗和社会弊端。老头在这里喻指民间,他的流离失所暗示了民间文化在都市文明侵略下的没落结局。周敏的埙声衬托出西京的古都韵致,而且它每每都在庄之蝶苦闷难解的时候出现,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作为古老乡土文化的代表,埙声这样哀怨的调子也预示着乡土文化在都市中的悲剧性。牛老太太通鬼神、说鬼话,活在半人半鬼之间,但她说的话又常常灵验,她代表着已经失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生活中失去存在的地位。

奶牛哲学家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思考着不同的问题,包括“人是牛变的,还是牛是人变的”、“人类的审美标准和‘人种退化’问题”以及“如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它认为人是由牛变的,“人之所以战胜了牛,是因为人有了忘义之心和制造了鞭子”,“人退化得只剩下个机灵的脑袋,正是这脑袋使人越来越退化”。其实,“奶牛哲学家”和庄之蝶有很多相似处,他们都从乡村而来,在城市里苦苦挣扎、痛苦地活着,“城市的空气使它窒息,这混合着烟味硫磺味脂粉味的气息,让它常常胸口发堵发呕”。奶牛象征着传统文化,它的患病和死亡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穷途末路,而庄之蝶最终虽然选择出走,但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或者说早已无路可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牛的反刍与思索可以看成是庄之蝶的思索,都市是“是退化了的人太不适应了自然宇宙,怕风怕晒怕冷怕热集合起来的地方”,或许只有逃离这个深渊,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是他已无法自拔。

“颓废”意识是《废都》的整体精神特征。在西京这座文化古城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盛行,文化人由文人而闲人,由闲人而废人。于是,人们面对的就是一片物欲膨胀、精神荒凉的废墟。通过贾平凹对文化人荒诞生存状态的揭露、对社会表层运行的真实呈现以及对社会文化环境含而不露的鞭笞,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渗透全书的“颓废意识”就是传统文化的颓败和世纪末文人的生存危机及精神危机。

注释:

[1]王立世:《废都不废——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名作欣赏》2010年第21期。

[2]雷达:《贾平凹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56页。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贾平凹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捉鱼摸鳖的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西安这座城
月迹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