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新市徐公店》异文考

2016-11-21过雨辰

剑南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寒食杨万里花落

□过雨辰



《宿新市徐公店》异文考

□过雨辰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收录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其颔联作“树头花落未成阴”,然而此联存在另一异文版本“树头新绿未成阴”。本文通过考证该诗成诗地点,根据当地季节花木现象等方式,讨论这两种异文版本的合理性,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教材编选时异文版本的选择提出建议。

一、前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选录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作《宿新市徐公店》,该诗语言清新爽朗,自然活泼,很能代表杨万里本人的诗作风格,又非常适合用来进行小学生古诗文教学,人教版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有收录。但是,该诗的第二句“树头花落未成阴”,在杨万里本人的别集《诚斋集》中,“花落”二字却本作异文“新绿”。笔者查阅其他一些古籍文献,如《列朝诗集》等,该联均作“树头新绿未成阴”,查不到“树头花落未成阴”这一异文版本的文献出处。然而包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及相关教辅书籍在内的整个小学教材系统,均把第二句作“树头花落未成阴”,这一异文版本究竟源出何处,已颇难查证,笔者在此仅试图对这两个异文版本的合理性进行一个探讨。

二、“新市”的地理位置

查阅《诚斋集》可知,杨万里实际上以《宿新市徐公店》为题同时写作了两首,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第一首。第二首尾联为“便作寒食在家看”,《宿新市徐公店》往前两首题作《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可知《宿新市徐公店》当作于寒食日。那么弄清楚此处所指的“新市”究竟在何处,就能通过当地寒食日前后的季节现象,对分析诗作异文的取摘有所裨益。

大略翻阅一下相关教辅书,对“新市”一词的注释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在今湖北京县,一说是在今湖南攸县,一说是在今浙江德清县,可谓众说纷纭。笔者仅查阅现存的《宋会要辑稿》,即已发现五处“新市”的记载,分别属于齐州、同州、湖州、吉州、梓州,可见“新市”是当时常用的镇名,仅以今日之地名上溯至南宋的作法实不可取,须结合具体材料祥加考证。

(1)成诗时间

《诚斋集》前三十五卷诗歌皆系杨万里生前亲自编订,以成诗时间先后编排,故不妨先推算《宿新市徐公店》成诗时间。

《宿新市徐公店》在《诚斋集》卷三十四,而卷三十三有诗《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杨万里一生所经历的两个壬子年分别为高宗绍兴二年、光宗绍熙三年,绍兴二年时杨万里仅六岁,此诗无疑当作于绍熙三年。则《宿新市徐公店》的成诗时间在绍熙三年正月后。

《诚斋集》卷三十五又有诗《送丘宗卿帅蜀》。丘宗卿即丘崈,《宋史·光宗本纪》载“(绍熙三年夏四月)乙卯,以户部侍郎丘崈为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则此诗成诗时间大略当在绍熙三年五月之前。

至此,《宿新市徐公店》的成诗时间上下限均已可确定,即绍熙三年正月与绍熙三年五月。那么,再加上已知该诗作于寒食日,可以精确确定,该诗的成诗时间,便是绍熙三年寒食日。

(2)成诗地点

再进一步考察绍熙三年寒食日前后杨万里究竟身处何地。关于杨万里在光宗朝的活动记载,《宋史·杨万里传》载:“绍熙元年……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诚斋集》卷133有《江东运副告祠》,题注“绍熙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中书舍人倪思行。”同卷又有《知赣州告祠》,题注“绍熙三年八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黄裳行”,则杨万里绍熙元年十一月至绍熙三年八月间在江东转运副使的任上。

《诚斋集》卷105《慰程监簿》有言“某伏自壬子之春,奉诏决谳死囚于上饶。”上饶属江南东路的辖区,江南东路治所在建康府,则杨万里绍熙三年春曾自建康赴上饶。《宿新市徐公店》前后的一系列诗作也印证了绍熙三年春杨万里的这一行程。该诗前面诗作有题为《寒食日前一日行部牛首山》、《宿金陵镇棲隐寺望横山》、《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等,后面诗作有题为《晓过叶家桥》、《宿青山市》、《清明日午憩黄池镇》、《宿黄冈》、《过翥山渡》、《过宁国县》、《入浮梁界》、《过乐平县》等(均摘取部分),连在一起,正完整地勾勒出了杨万里由建康赴上饶的行程,则可以确定《宿新市徐公店》作于杨万里的这一次行程途中。根据前后比较明确的时间地名,寒食前一日杨万里在南京牛首山,寒食后二日(即清明,寒食后一日杨万里宿于青山市)杨万里达到当涂黄池镇,则杨万里寒食日作此诗时当在此间。此处的新市,或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或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北。

三、“花落”与“新绿”

上文已经下结论,杨万里作该诗时地理位置身处今南京市西南至马鞍山市东北之间,时间则是寒食日。但寒食日前后,南京的树木并无花落纷纷的现象,“花落”用在此处似乎是不恰当的。对此,周世伟先生在他的《“树头花落未成阴”——读〈宿新市徐公店〉兼答赵鉴同志》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花落”亦可做“花开”解。周先生指出,“落”在《康熙字典》里有多种解释,其中一项为“落,始也”,所以“花落”可解为“花开”,如此一来,这一句诗的意思也通了,即“树枝头的花盛开着,而树叶尚未成阴。”

这样一解释固然似乎也能说得通,但是笔者以为不然。首先,这一种用法在古典文学中还是相当罕见的,并不能举出多少有效的印证来证明“花落”的这一用法。再者,这种解释也脱离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在小学阶段,老师只会教育学生“花落”一词的意思是“花儿落了”,不会在解读具体篇目的时候过多展开,告诉学生“花落”事实上还有“花开”的意思,这无疑会导致知识水平有限的小学生在接受习得中产生混乱,并不利于语文学习。事实上各类教辅书籍中作解释时也均用此义,即把该句诗释为“树枝头的花刚刚落下,而树叶尚未成阴。”之类。笔者以为,这种与惯常习得本义完全相反的词义,超出了小学生接受能力的范畴,不应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就展开。如果一定要将此诗中的“花落”作“花开”解,似乎只能忍痛把这首诗作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剔除出去了。否则,还是将“花落”作其惯常义解,更符合小学阶段古诗文教育的实际。

实际上,如果恢复这一异文的本来面貌,即将“花落”恢复成原初《诚斋集》中“新绿”,使该句诗意重新变成原来的“树头的绿叶刚刚生长,还未形成树阴。”所有的矛盾就能迎刃而解,既不会故意曲解诗作原意而不符合实际的自然现象,也不会导致小学生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产生接受上的障碍。所以笔者建议,将“花落”这一来路不明的异文版本,恢复成最初的版本“新绿”。

四、结语

与杨万里大略同时期的金代诗人王寂有一首诗《和张运使送春二首其二》:“树底残花积渐深,树头新绿不多阴。留春春去无料理,试倩行云梦里寻。”这首七绝的前两联折射出了“花落”与“新绿”两个词在意象营造上是有所牵连的,某些情境下,这两个词互相置换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过,王寂诗中描绘的是北国暮春时节的景象,套用到杨万里的这首诗中就显然不合自然常理,“花落”与“新绿”的置换也并非完全随意的。而异文的产生过程,亦即这首中的“新绿”究竟在何时被何人因何故置换为“花落”,已难考证。笔者在此仅从季节真实现象和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寒食杨万里花落
最终,菲尔兹奖二次花落女得主
11月,花落寒轻
渐行渐远寒食节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清明节的由来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寒食”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