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气话过不去
2016-11-21张君燕
中外文摘 2016年18期
□ 张君燕
别和气话过不去
□ 张君燕
二十世纪初,教育家马相伯在上海徐家汇租用了旧屋作为校舍,聘请了几位法国籍神父任教,建立了一座新式学校,叫震旦学院。在筹划办学的过程中,蔡元培引荐了20多名学生向马相伯求助。原来,这些学生都是南洋公学的学生,因为轰动一时的“墨水瓶事件”,总教习蔡元培和200余名学生愤然离校。大部分学生成立了爱国学社,另有这20多名学生走投无路,想要加入马相伯的学校。
听完学生们的诉求,马相伯还未来得及表态,学校筹建组的负责人有急事需要和马相伯商讨。等马相伯处理好事情回来时,却发现少了两名学生。“他们说您肯定不会接收他们,就自己走了。”剩下的学生告诉马相伯。听到离开的两名学生的名字,马相伯才想起来,以前在南洋公学上课时,因为他们犯了错,面对马相伯的严厉批评,这两名学生当着众多师生立下了“再也不愿当你的学生”的誓言。——他们肯定以为马相伯会因这句话而介怀。
安排好剩下的学生后,马相伯亲自找到了那两名离开的学生。“我来是向你们道歉的。希望你们不要和气话过不去。”马相伯笑了笑,认真地说,“有些誓言确实要遵守,可有些所谓的‘誓言’只是气话。所以我专程来找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和气话过不去,快做好准备,来学校上课吧。”
马相伯的一番话让这两名学生感动不已,本来还担忧马相伯会因他们曾经的“气话”而和他们过不去,没想到,他反而来劝慰他们不要和自己的气话过不去。这种宽容大度的胸襟和体谅他人的品质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敬重。
(摘自《淮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