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 高(外一章)

2016-11-21贾文华

散文诗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华偏方脑瘫

贾文华

老 高(外一章)

贾文华

当他背着三岁的脑瘫儿子,叩问天下医术时,天,就已经在他头顶了。

就连西边那片云彩,他都想扯下来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还有没有一剂偏方?”

天,就已经在他头顶了。

他,身高一米八零,却将自己矮成一株中草药,这些年,一直在儿子的病痛中煎熬。

他姓高,在我心目中,配得上这个姓氏。

驻 守

就连男人的脚步,也在选择退缩。有人唯恐在这座空巢般庞大的机器面前,身体像生锈的螺丝钉,再不脱落,有可能僵固。

铁锤、钢锭及晃来晃去的天车,从没想过掉队。就是沉默,也是在回忆昔日沸腾的钢水和红五月不老的赞歌。

当沉沉的结集号,带着使命的抉择,划过空旷的厂区。偌大的车间,只有十对雄性的脚印,守着这些相濡以沫的钢铁。

此刻,惶惑的人们也许忽略了,一棵小树,一棵女性的小树,正从车间一角探出腰身。泛白的工作服,多像春天里蓬勃的花束。

听吧,那曲欢快的车床的旋律,像被早春遗忘的情歌——以最甜的歌喉,暖着结冰的残雪。

(选自《散文诗世界》2016年7期)

[陈志泽 赏析]

喜欢贾文华先生写人物的散文诗,非常浓缩而又非常鲜明、有厚度的人物素描,没有一点扑朔迷离、矫揉造作,而新意自然彰显。像这样精粹的写人物散文诗,值得提倡。在我们这个瑰丽而多元的时代多少活生生的人物值得一写啊,贾文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与创作经验,这是我推荐他的作品的想法。

《老高》写的是一位为救治脑瘫儿子备受煎熬的父亲,作品运用套叠、勾勒的手法写作,巧妙、简短,而人物却动人地树立起来,十分感人。

作品抓住一个细节:他背着三岁的脑瘫儿子,叩问天下医术,简约、集中,已经将父亲的爱和艰辛凸现出来,接下来继续用极其简省的文字刻画这一位父亲,“天,就已经在他头顶了”,既有时间的标示,氛围的营造,又有寻医无门,耗费许多时光的意思,也许还有父亲已是人到中年的暗示。这一句用了两次,造成抒情的效果,情感的表达富有感染力。

“就连西边那片云彩,他都想扯下来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还有没有一剂偏方”把云彩与偏方联系起来,很恰切、很生动,将父亲的走遍天涯路,快要绝望而不心甘的精神状态刻画得真实而具有诗美。

“他,身高一米八零,却将自己矮成一株中草药”将身高与一株中草药联系在一起,形成跌宕,格外形象。更巧妙的一笔是:“他姓高,在我心目中,配得上这个姓氏”,这就是赞美了。多么朴素,多么深情,“矮成一株中草药”的高大,自然表现出来。

《驻守》用“男人的脚步”反衬一位女工的“驻守”精神,用“铁锤、钢锭及晃来晃去的天车,从没想过掉队”映照“驻守”精神的可贵,“偌大的车间,只有十对雄性的脚印,守着这些相濡以沫的钢铁”又是一个衬托,“此刻,惶惑的人们也许忽略了,一棵小树,一棵女性的小树,正从车间一角探出腰身。泛白的工作服,多像春天里蓬勃的花束”,这是作品最精彩的段落。“一棵女性的小树”的塑造以及“听吧,那曲欢快的车床的旋律,像被早春遗忘的情歌——以最甜的歌喉,暖着结冰的残雪”的抒写十分成功,平凡而崇高,不事张扬却含蓄的美丽!赞美,也十分朴实、含蓄,而诗意浓郁,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文华偏方脑瘫
柴文华著作系列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母亲的偏方
偏方治病务必慎重
倪文华 作品
网传8大【生果止咳偏方】哪个最靠谱?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