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如何塑造人物之我见
2016-11-21刘文宁
■刘文宁
演员如何塑造人物之我见
■刘文宁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演员表演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塑造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演员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演员和角色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各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看待问题的立场亦不同,故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由此就构成了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特殊性。如何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实就是把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再次创作,从而变成直接可见的生活形象。
可以说当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和角色这两个独立的个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是互相依赖而又共同存在的。如何正确地把握一个角色的心理?这就需要演员付出大量的创作心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生活积累。如何塑造一个角色,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饱含真情的表演会让人一看就过目不忘,而只会模仿、刻意复制、而不懂得创造求新的类似工匠式的表演则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意兴阑珊。黄佐临大师曾说“不像不成戏,太象不成艺;悟得情与理,是戏也是艺”,由此可见当一个好的演员在塑造一个全新的角色时,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艺术创作,还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艺术家用心去演绎好每一个角色,并且通过各式各样的表演手段去正确领悟每一个剧中角色,从而产生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能够和在场的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这样的演员就是一个合格的成功的演员。
演员的基本特征就是其本身是创作者的同时又是被创作者。一个演员的本职就是去塑造不同的、具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演员的艺术生涯中会扮演很多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贯穿古今中外,融汇三教九流,上至九五之尊,下至流氓乞丐。而这些人物形象有些会和演员自身有一些契合点,有些则反之。有的演员性格内敛但饰演的角色却是个性张扬,有的人物形象静如处子但是演员本性却动如脱兔,如何把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进行结合呢?这就需要演员以自身的演技和内心去给这些人物以鲜活的生命。同理,在创作的时候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务求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只有和饰演的角色相互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表达角色的本身,二者相结合或融合,才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人”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只有两者间相互依赖才可共存。角色也是不能从演员分离出来而单独体现的。以上种种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那到底什么才是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呢?很简单,就是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深度以及潜在动机,抓住人物基本性格,体会人物细微处的情绪和深藏在文字后面体现的深远意义。当演员从剧本情节中了解并掌握了人物的性格基调和人物行为后,就要用直观的形式把人物怎么做和做些什么的行动去表现以及演绎出来。同时,演员又要有一定的控制力。仅仅自己有所感受是不够的,他必须使别人有所感受,如果这个控制运用不好,就很难办到或者根本办不到这一点。演员在表演哭或笑的同时也应该要分析这哭或笑,这样才能更有力地影响和打动观众的心。这样的表演才能情动于内而形于外。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则是为了达到表演的丰满、真实,有强烈的感染力。成功的表演就是充满表现力的真实感的表演。而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要从作品中人物行为和语言中进行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体现在人物语言中,观众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发掘作品内容和它的丰富内涵,进入角色生活,体验角色感情。所以演员不但要研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真分析,留心剧本所提供的特定环境,还要细致入微地去观察角色的性格,最后进入角色生活并体验角色的感情。就如同法国18世纪哲学家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一个演员到底应该主动地去感受他所表演的情绪并为之感动呢?还是应当完全无动于衷、使自己的情绪跟他所表演的情绪仿佛总有一段距离,仅仅使观众以为他是被感动了而已呢?答案应是非常明确的。具体地说,作为在舞台上的表演应该是形似和神似也就是形神兼备相互完整统一。其中形似者为下,神似者为佳。
语言和动作也是表演的两大支柱。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必须做到性格化。语言的性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台词的内容,也就是人物说的话要符合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表演不能不出新和求新,更不能雷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各式各样的人就有各式各样的说话方式,不一而论,这些千差万别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声音、音色、说话时的习惯、语气、语调等方面,所以要把声音加以“化妆”。发现符合人物说话的习惯、语调和语气。这就需要演员时刻体验生活,在表演时相结合才能做到这一点。在舞台上,让观众从心里对人物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就是看演员如何运用语言。演员在舞台上或银幕前不仅需要用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来使观众看到你的思想,而且需要运用表现和传达丰富人物思想的语调使观众听见你的思想。就语言本身来说,它其实也可以说是动作的一种,正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了鲜明的动作性,因此语言总是会与人有着某种显而易见的联系。这种意愿的产生和完成赋予语言以动作。因此,语言动作和形体动作一样,有它的任务、目的和规定情境,体现出语言的动作性才能说好台词。也就是说,舞台语言一定要或者争取去做到个性化。
那什么又是潜台词?说白了潜台词就是“话中有话”。潜台词才是说话真正意图,真正动机。有时一句话的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字义是完全相反的。例如:“你干的真不错啊。”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听起来是称赞、夸奖一个人很能干、聪明和有办法、事情办得好等等,但是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所有的夸奖的真正的动机其实是嘲讽、讥笑、责备和斥责。因而说话的动机、意图不同,其潜台词的意思也就不同。怎样让观众听懂潜台词?虽说表达潜台词的手法很多,但要把它如何传达清楚让观众明白这对演员既是一个考验,也是要在角色创作中要达成的一个任务。如同写篇文章就要思考文章的内容,想出恰当的词句;碰到要解决的问题,就会认真的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再一个就是怎样把握人物的分寸感。那么表演的分寸依据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分寸合适?演员的分寸感应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在本文开篇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生活的东西才会打动观众,在艺术作品里演员塑造的都是生活中的人物,而这些都会涉及到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所以要把这两者不着痕迹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分寸感掌握好。一个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渗透着对剧本角色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可以说没有演员就不会有角色;如果没有演员的再度创作,这个角色就不会诞生。这不仅要求演员在角色的环境中去生活,用角色的视角去看待生活,还要求和这个人物形象去思想和行动。也只有当演员到达了这一点以后,才能更加接近其所扮演的角色,开始与自己的角色融为一体地去感觉感知。所以说演员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是相当不容易的,要做的准备工作包罗方方面面,要学会掌握并把握其独有的性格基调,还要掌握在表演中的分寸感,充分发挥人物的台词以及潜台词,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塑造人物。而这些表演元素对每一个演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表演是一门需要凭敏锐和细心的感觉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就目前来看,许多人对演员这个职业和演员在影视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的。人们一般都错误的认为演员的成功只要长的好看或者长的有特色,就不需要天分、不需要准备、不需要努力和勤奋。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机遇总是偏爱勤劳的人。一个演员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对人物的完美塑造,哪一个不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只有为之辛勤地工作并且用心地去揣摩,才能够最终在舞台上或是银幕前塑造出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只有深入现实生活不断拓展演员的生活空间去积累创作素材,从演员自我不同的创造个性去探索有效的创造途径,在加强生活锻炼的同时,不断的加强表演技巧的训练和艺术理论学习,长此持之以恒,才能在表演艺术的专业道路上,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创作出更好的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