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龙山
2016-11-21冀晓峰
冀晓峰
品读龙山
冀晓峰
但凡历史文化名山,无论其雄伟、奇险或者秀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正是由于其拥有了这些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才使得这座山形神皆备,有了自己的性格,有了自己的灵魂。
龙山正是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龙山又名青龙山,踞于龙城太原西南20公里处,背靠吕梁山,面临汾河水,似一条青龙飞舞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主峰海拔1230米,向南与晋祠景区相望,向北与太山景区、蒙山景区为邻,向西与天龙山景区连接,向东与晋阳古城和汾河对视。
龙山的人文景观,最早可以追溯至北齐,北齐王朝创立者文宣帝高洋与其父高欢一样崇信佛教、礼敬高僧,他在位期间,在晋阳天龙山继续开凿石窟,天保二年(551)在蒙山创建开化寺,开凿西山大佛,天保三年(552)建悬瓮寺,天保七年(556)又在龙山创建童子寺,寺后凿建石窟,寺旁镌建大佛,建造大佛阁,并在大佛前立燃灯石塔。佛寺建成之后,高洋亲自来到童子寺瞻拜了童子寺大佛。皇帝的亲临让童子寺名声大振,僧尼俱增,香火旺盛,每逢重大节日,燃灯塔灯火辉煌,光照十里晋阳。
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晋阳,在夺得天下、建立李唐王朝的过程中,得到了道教教团势力的鼎力相助。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尊老子李耳为圣祖,确定道教为国教,规定三教次序以道为先,虽然这一政策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未能实施,但龙山道教的发展正是起源于这一时期,龙山上修建了昊天观,并开始凿建龙山道教石窟。
唐高宗李治笃信佛教,唐显庆末年(660)曾与皇后武则天专程到龙山瞻礼童子寺及大佛,龙朔二年(662)又遣专使给童子寺大佛和西山大佛赐披袈裟。皇帝崇佛,带来了佛教的繁荣,唐代的晋阳,寺院林立,法事不断。龙山佛教的发展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高僧大德纷纷来龙山讲经做法。200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藏敦煌文献》首次披露了唐代高僧玄奘游历西域和在国内旅行时所著五首诗的写本,其中就有玄奘登临龙山时所作的《题童子寺五言》:“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金川千点渌,汾水一条清。”玄奘的弟子慈恩窥基法师,即尉迟敬德之侄,也曾专程从长安来到龙山童子寺宣讲玄奘的唯识论。
宋金时期,太原地区战事频发,民不聊生,童子寺香火锐减,僧众生活难以为继,兵火导致寺庙损毁,金天辅元年(1117),龙山童子寺及其大佛毁于战火。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征战途中,曾诏请道教全真教掌教教主丘处机,寻求治国长生之道。丘处机以74岁高龄,亲率宋德方等十八门徒,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丘处机西域之行,虽然没有达到“化胡”的目的,却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赞赏,下诏免除天下道院、道士一切赋税,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于是广发度牒,建造宫观,一时教门四辟,道侣云集。元太宗六年(1234),丘处机高徒宋德方“游太原西山,得古昊天观故址,有二石洞,皆道家像”,带来了龙山道教的再次复兴,重建昊天观,大规模修凿龙山石窟,“修葺三年,殿阁峥嵘,如鳌头突出一洞天也”。
元朝统一中国以后,佛教地位至尊,至元十八年(1281),元世祖忽必烈下令焚烧道藏及伪妄经文,全真教遭受重创,正统地位彻底动摇,佛教由低潮转为兴盛,四处流落的僧人开始回到寺院,大批寺院恢复重建,门庭冷落的童子寺也修葺一新,僧众大增,香火再盛,佛事活动频繁。
从元代到明清,太原地区发生多次大的地震,好多道观、寺庙遭受严重破坏,太原地区整个佛教、道教日趋衰落,龙山童子寺及昊天观也只能靠化缘或自给艰难度日,虽然各代都有维修,但根本谈不上发展与复兴。
20世纪20年代,龙山道教石窟遭受严重破坏,很多精美的石刻造像被盗,流失海外,所有元代碑刻也全部失踪。抗日战争爆发后,祖国的锦绣河山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践踏,祖国的宝贵文物也受到肆意掠夺和摧残,龙山道教石窟许多精美的雕像被盗,石窟损坏严重。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年来,龙山文物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和深入的研究,投入巨资对龙山道教石窟和燃灯塔进行了技术保护,在原址上建了昊天观,对童子寺遗址和童子寺大佛遗存实施了原址保护,有了许多新的考古发现,整个龙山文物景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龙山文化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它是道教福地,也不在于它是佛教圣地,而在于它佛道两教的和谐发展,在于它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于它“四季时时景不同”,以及由此凸显出来的包容和大气的龙山品格。
龙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龙山的原始植被丰茂,主要植物品种有侧柏、油松、刺槐、朴树、榆树和黄栌、丁香、荆条、山杏、山桃等61个品种,还保存有18株见证龙山历史和文化的沧桑古树。良好的生态环境几乎让所有的植物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自己生长的环境和气候,甚至一些南方的树种在这里也能成活,成语“竹报平安”的典故即出于此。走进龙山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画,这里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满目滴翠、秋来层林尽染、冬时松柏常青,四季的变换给这幅画涂抹着不同的色彩,再加上丁香、桃花、杏花、红叶、古树以及穿梭于林间的飞鸟走兽组合而成的花鸟小品,这里简直成了蜿蜒在天地之间的天然山水画廊。每到花红季节,龙山还会定格山水美景,举办丁香节、红叶节等活动,吸引着大量游客纵情山水、流连忘返。
龙山是一曲佛道联奏的和谐交响。从北齐到元、明,历经数百年修建,龙山形成了前山为道、后山为佛的基本建筑格局。佛道同山、和谐共荣成为龙山特有的亮点。佛道合力联奏出时代的强音,即使在元初道教全真教盛行时期,童子寺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更没有被道人占据。清代两次重修童子寺竟然都是由道士主持。共居龙山的童子寺僧人和昊天观道人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龙山的辉煌。道教建筑昊天观之东,一块突兀的巨石之上建有我国最大的纯道教石窟。道教区以北约1公里处,分布着童子寺、燃灯塔、童子寺大佛等一批著名的佛教建筑。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专程瞻礼童子寺并给童子寺大佛赐披袈裟的历史,更给龙山增添了无限的荣光。1996年11月,龙山道教石窟和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石质灯塔童子寺燃灯塔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是一首抒情咏怀的绵绵老歌。龙山地区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竹报平安、丁香花传说、八仙的传说,每一个故事里都蕴涵着百姓的审美追求,展示着当地的风土人情。2013年,热情的龙山人又张开双臂,邀集楹联大家撰联、书法名家书丹,深刻挖掘龙山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在龙山十几处主要建筑上创作了寓意深刻、书法精湛的楹联匾额,揭示了龙山景区深厚的人文底蕴,给美丽的龙山景区吹进了清新的文化之风。
龙山是一片健身养心的仙境福地。到龙山活动,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当然首推爬山。顺着时而陡峭、时而舒缓的山势,沿登山步道悠然前行约40分钟即可登临山顶,中途还可在精美的八仙亭驻步小憩。沿途风光优美,空气清新,人们一路走来便融入到了龙山的山林之间,宛如画中游一般。临近山顶,远远就可以望到一棵高大的侧柏矗立在昊天观前。这棵树与昊天观同期而植,树龄已经1300多年,由于树干上长有一个神似龙首的树瘤,故称为龙柏。来龙山的人都会在龙柏前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所以又称祈福柏。从昊天观向南移步数百米就能到达位于虎耳峰峰顶的伴云亭,凭栏远眺,遇上晴好天气则一览无余、美不胜收,遇上阴雾季节则好似海市蜃楼、美轮美奂。于是,登高、祈福、望远,往往成为来过龙山的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