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的男人

2016-11-21高彤

东方电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莎剧莎翁奥利弗

文/高彤

莎士比亚的男人

文/高彤

2016年度全球文化盛事离不开一个人,即“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威廉·莎士比亚。时至今日,由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仍然广受欢迎,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得到演出和诠释。有这样一种说法,所有好演员都得在话剧舞台上检验一下,而话剧的顶峰,正是台词多、难度大、情感丰富的莎士比亚剧目。在英国,有种特殊的演员头衔就叫“莎剧演员”。隐于剧场“十年磨一剑”是许多英国演员刷经验、磨炼演技、提升戏剧水平的必经之路。就算是那些早已成名于好莱坞的英伦帮,每年也还是会抽出时间“回炉再造”,重登舞台接受莎翁戏剧的洗礼。在英国演员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演过莎翁戏剧,即便演再多电影,到死都只是个浮夸的明星。”在钟情于莎士比亚的演员们看来,柯达剧场领奖台上的一分钟,或许比不上他们在150座的小剧场里挥汗如雨、酣畅淋漓。对许多欧美演员来说,能在莎剧中磨砺一番,也绝对是攀上演技高峰的必修课。值此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我们罗列了10位出演过莎翁作品的男演员及其经典角色,从而管中窥豹,一探莎士比亚流芳百世的艺术魅力。

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

如果票选最为世人所熟知的莎翁戏剧名言,“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必定位列第一。几乎所有的英国男演员,都渴望在舞台上亲口喊出这句台词。不仅因为《哈姆雷特》本身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更让他们跃跃欲试的是莎翁给了这位丹麦王子“1506行台词,占全剧台词的39%,是莎翁笔下1378名大小角色中个人台词量之首”的挑战。当然,这“巨人般”的高度并非任何演员都能企及,回望20世纪以来的表演舞台,仅有两个伟大的名字,能像丹麦王子一样傲立史册,他们就是:约翰·吉尔古德和劳伦斯·奥利弗。

约翰·吉尔古德是英国著名的高产演员,他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以擅长扮演莎士比亚戏剧闻名于世。吉尔古德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莎剧演员,也是现代戏剧的先锋。1924年初登银幕,26岁的他就在伦敦老维克剧院创下了40岁以下英国男演员扮演哈姆雷特的历史纪录,被当时著名的戏剧评论家詹姆斯·阿吉评价为“我们时代的英国莎剧表演的高水准标志”。此后,他又以这个角色在20世纪30年代远征美国百老汇。约翰·吉尔古德成功塑造了大量莎剧人物,迅速树立起英国莎剧名角的地位。

在长达64年的演艺生涯中,约翰·吉尔古德总共扮演了500余次哈姆雷特。他一生所获的荣誉遍及托尼奖、奥斯卡奖、格莱美奖以及艾美奖,赢得了演员职业生涯的“大满贯”。晚年的吉尔古德在回忆扮演“哈姆雷特”的往事时说:“能遇到这个角色,是我无上的荣幸。”虽然身处巅峰,但吉尔古德并不孤独,如同《泰晤士报》在他的悼文中所提,他漫长的职业生涯始终和另一位伟大的舞台爵士相互缠绕,此人既是他永恒的“对手”,也是永远的挚友—劳伦斯·奥利弗。

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

如果说约翰·吉尔古德把他扮演的角色变成了自己,那么劳伦斯·奥利弗则把自己变成了那些角色。只需看一眼剧照,便能感受到他超群的表现力,他似乎有一种“千变万化”的魔力,能让每一个人物都“立体”起来。和吉尔古德一样,奥利弗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伦敦老维克剧院里担当了一系列莎剧的主演,他曾雄心勃勃地写下“要在每场演出里都有彻底不同的表现”的壮志豪言。因此,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与以往全然不同的,外向开朗的“哈姆雷特”。演出大获成功的同时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论,一些持保留意见的人觉得他应当表现一个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王子;但被奥利弗这一版本所吸引的评论人则认为“在戏剧的高潮部分像找到了狂喜般坠落的出口”。

二战期间,劳伦斯·奥利弗与当时的妻子费雯·丽来到美国好莱坞闯荡。1948年,他做了一件让戏剧保守派们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按照电影公司的限制把原作剧本删减了近一半,并亲自导演并主演了电影《哈姆雷特》。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英国电影,奥利弗也凭借本片将最佳男主角奖收入囊中。《纽约时报》在刊登出来的影评里这样写道:“奥利弗的电影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莎翁戏剧可以被华丽地搬上大银幕。”精湛的演技加上极富启发性的语言,奥利弗拉首次在银幕上拉近了观众与哈姆雷特之间的距离。

劳伦斯·奥利弗共获得过14次奥斯卡奖的提名,两次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和约翰·吉尔古德并称为20世纪最著名和最受尊崇的英国演员。奥利弗的一生都沉醉在表演的海洋里,除了演员、编剧、导演的身份,他还为英国戏剧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人赞美劳伦斯·奥利弗是“当代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贡献最大的人”,他不仅诠释过所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重要角色,还打破了莎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名副其实的莎剧王子。

德里克·雅各比Derek Jacobi

提起德里克·雅各比的名字,或许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说起他与伊恩·麦克莱恩主演的英剧《极品基老伴》,相信看过的人绝非少数。而这位风趣幽默的老先生的戏剧启蒙,正是我们前文所提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18岁时,德里克·雅各比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得益于求学期间在《爱德华二世》中的精彩表演,他在毕业后立刻被邀请到伯明翰储备剧院,在那里,德里克得到了劳伦斯·奥利弗的赏识,后者更是邀请他回到伦敦,并介绍他进入了皇家国民剧院。德里克·雅各比扮演过无数莎剧中的角色,其中最经典的就是他在《理查二世》中塑造的国王形象。

西方学者认为,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全面。写得了王子,也写得了国王。从喜剧到悲剧、从真实到虚构,几乎每一种类型的国王,都被莎翁从笔下带到了现实。正因如此,如何挑起扮演“王”的大梁,也是所有莎剧演员的必修课。《理查二世》是莎士比亚唯一一部纯诗体戏剧,它讲述了一个懦弱、无能,被废黜的国王的故事。几十年间,这部戏剧很少被拿来表演,堪称经典的就是1978年由BBC出品,由德里克·雅各比主演的版本。

德里克·雅各比对理查二世的理解是“一个极其独立的角色,不论长相、打扮还是说话,都在凸显自己是名正言顺且坚信‘君权神授’的国王”。德里克把自己对于角色的用心融于每个细微之处,就连与饰演刚特的约翰·吉尔古德演对手戏时也毫不示弱,强有力地稳住了理查二世的“气场”。当时的专栏作家弗兰克·里奇说:“雅各比就是为理查二世这个角色而生的,从开始到最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同情心的君王。”30多年后,德里克·雅各比坐在电影院里看着当时的自己时打趣道:“我这张大饼脸也曾有幸为这个角色效劳。”

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

身为一名纵横影视、戏剧舞台几十余年的“老戏骨”,伊恩·麦克莱恩赢得过40余个表演类奖项。在戏剧界,麦克莱恩是一名出色的莎剧演员,他因大胆、感情强烈地刻画了理查二世、拿破仑、哈姆雷特等一系列角色而享有盛誉;在电影界,他又因《理查三世》《指环王》和《X战警》中的精彩表现而备受观众喜爱。

第一次参演莎士比亚舞台剧时,伊恩·麦克莱恩只有13岁,他在喜剧《第十二夜》中饰演马尔瓦里奥。中学毕业后,麦克莱恩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英语语言文学,莎剧在他的生活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61年,从剑桥退学后的麦克莱恩毫不犹豫地投身演艺事业,开始了他的舞台表演生涯。8年后,他因成功刻画了莎士比亚剧目《理查二世》在戏剧界引起轰动。这部作品加上他后来主演的《爱德华二世》,奠定了麦克莱恩在英国戏剧界的重要地位。1974年,应导师的邀请,伊恩·麦克莱恩加入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出演了《浮士德博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在此期间,他还获得了英国戏剧界的多项嘉奖,其中包括劳伦斯·奥利弗最佳男演员奖。

伊恩·麦克莱恩杰出的职业生涯已跨越60年。虽然他诠释过不少莎士比亚的作品,但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他在1976年与朱迪·丹奇主演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版的《麦克白》。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罗伯特·库什曼曾如此评价这个版本的《麦克白》:“英国剧院的骄傲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骄傲是这版《麦克白》。”纵然,麦克莱恩后来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了电影表演,但其深厚的舞台经验和丰富的学识,使他成了不少人心中的“莎剧代言人”。据悉,在今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这位77岁的老戏骨将作为重磅嘉宾亲临现场,揭开“莎翁影史”特别放映单元的帷幕。

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

在出演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之前,拉尔夫·费因斯最著名的银幕形象是《辛德勒的名单》里的冷血纳粹军官阿蒙。作为英国演技派的中流砥柱,拉尔夫·费因斯的内敛、深沉、优雅和一点点刻板,完美地诠释着传统英国演员的特质。

拉尔夫·费因斯出生在英国的萨福克郡,这里距离莎士比亚的故乡不远,两地方言几乎一模一样。8岁时母亲送给他一盒戏剧大师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录影带,没想到不经意间改变了拉尔夫·费因斯的命运。后来,他正是凭着《哈姆雷特》里的一段独白考取了著名的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1993年,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上映的同时,拉尔夫·费因斯在伦敦艾美达剧场主演了他的第一部莎剧《科里奥兰纳斯》。这部莎翁晚年所写的戏剧,被英国戏剧界人士称为足以与四大悲剧相媲美的作品。尽管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使拉尔夫·费因斯拿到了奥斯卡奖的提名,但他的心依旧对莎剧满怀留恋。1995年,拉尔夫·费因斯出演了舞台剧《哈姆雷特》,并因此获得美国话剧音乐剧最高奖项托尼奖。历史上扮演过哈姆雷特的人不计其数,但他是第一位凭借这一角色荣获托尼奖的演员。之后,拉尔夫·费因斯如愿加入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英国戏剧界的人看来,这是无上的荣耀。他在那期间最知名且最受好评的角色是《李尔王》中的艾德蒙德和《爱的徒劳》中的贝隆。2005年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让拉尔夫·费因斯重新被年轻人接受并喜爱,但他的思绪似乎还停留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伦敦艾美达剧场里。2010年,拉尔夫·费因斯导演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科里奥兰纳斯》,将心爱的莎翁大作搬上了银幕。虽然不知道未来拉尔夫·费因斯是否还能再拍出一部莎士比亚的电影,但这位英国绅士的莎翁情结,永远不会消逝。

肯尼斯·布拉纳Kenneth Branagh

400年前,莎士比亚基于英格兰亨利五世国王的生平,将这位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从叛逆任性到肩负国家使命的成长历程写成了一部历史剧。英国著名演员、编剧、导演肯尼斯·布拉纳在自己的传记《起点》中记录了他为了演好这个年轻国王所投入的热情和付出的努力。1989年,29岁的布拉纳自导自演了电影《亨利五世》,有别于那些惯常用中镜头、特写镜头拍摄的影片,他用短镜头突出了野心勃勃的亨利的复杂特质,以及他如何权衡对王权的欲望。这部电影为肯尼斯·布拉纳赢得了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同时还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多项提名。

说到劳伦斯·奥利弗之后的莎剧王子,那非肯尼斯·布拉纳莫属。这位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的高才生,23岁进入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公司,25岁主演《亨利五世》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名,很快便成为英国的“剧坛王子”。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莎翁剧,肯尼斯·布拉纳都演过。受莎士比亚戏剧熏陶多年,布拉纳不仅热爱出演莎剧,更是亲自改编并导演了几部成功的莎翁作品。1993年,他再次将莎剧引入主流电影,拍摄了由莎翁同名喜剧改编的电影《无事生非》。而这部影片不仅邀请到了英国才女艾玛·汤普森加盟,还汇集了不少好莱坞的一线明星:凯特·贝金赛尔、丹泽尔·华盛顿。1996年,布拉纳又自编、自导并主演了电影《哈姆雷特》,彼时与他一同演出的是21岁的凯特·温丝莱特。此外,肯尼斯·布拉纳还执导了莎士比亚早期格调最为明快的喜剧之一《爱的徒劳》。

颇为巧合的是,与拉尔夫·费因斯一样,肯尼斯·布拉纳也出演过电影《哈利·波特》,他在片中饰演黑魔法防御术课的老师吉德罗·洛哈特。这两位莎翁的拥趸,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了。

裘德·洛Jude Law

裘德·洛以俊美的外形、优雅独特的气质和非凡的表演才华为人所称道。近年来,随着《大侦探福尔摩斯》《唐·海明威》等电影的成功,裘德·洛的电影生涯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如果追溯起来,这个事业小高潮的起点与他 2009 年出演迈克尔·格兰德吉执导的舞台剧《哈姆雷特》有着必然的联系。裘德·洛不仅凭借该剧获得了第64届托尼奖戏剧类最佳男主角,还被称为“史上最帅的哈姆雷特”。

在过去20多年的演员生涯里,裘德·洛的名字很少被八卦小报忘记。人们对他个人生活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他的作品。然而,凭借对表演事业的热爱和坚持,裘德·洛逐渐扳回了局面。继2009年出演《哈姆雷特》后,他又挑战了另一部莎剧经典《亨利五世》。这部舞台剧上演后好评如潮,也让人们终于有机会认真对待裘德·洛的表演。导演迈克尔·格兰德吉将裘德·洛比作一名舞者,称他是一位“强大的性格演员”,同时拥有英国演员中极为罕见的身体魅力。

尽管裘德·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面孔精致的美少年,但毫无疑问,他依然魅力非凡。而这种魅力,对于出演《亨利五世》至关重要。导演迈克尔·格兰德吉曾说:“亨利五世身上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无论形势多么不利,他都有足够的号召力扭转局势。这种信心来自于他的魅力,裘德·洛十分自然地为角色赋予了这种魅力。”另一个让他完美诠释亨利五世的原因是“专注”:“我每天花18个小时和亨利五世相处”,裘德·洛说。尽管现在片约不断,他还是决定把更多时间献给戏剧舞台。“花上几个月从事舞台表演的感觉真的很棒。我热爱电影,但归根结底,在我心里,我是一个话剧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

2010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开播,一位大家并不熟悉的英国演员完美地诠释了智慧过人、自信孤傲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一夜之间,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名字就像魔咒一般疯狂地蔓延开来。几乎没有哪个演员能像他一样,在事业上取得如此迅速而巨大的飞跃。但其实,在成为“卷福”之前,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已经是一位具有十余年表演经验的资深台柱子了。而他与莎剧的渊源,可以回溯到2001年。本尼迪克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莎士比亚的《爱的徒劳》。同年,他还出演了另一部莎翁经典《仲夏夜之梦》。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复仇王子哈姆雷特的人气最高,在英国男演员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是圈粉无数。2015年,“卷福”重返伦敦戏剧舞台,他主演的《哈姆雷特》在巴比肯剧院连演12周,近10万张门票于前一年提前发售,数分钟即告售罄,刷新了伦敦戏剧门票销售最快和观看人次最多的纪录。“卷福”版的哈姆雷特在造型上不乏现代元素,被称为“穿帽衫的哈姆雷特”。虽然风格与众不同,但他对人物精准的拿捏,依旧获得了不少眼光挑剔的剧评家的认同。

2016年,BBC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重启了经典的《空王冠》系列。作为莎士比亚的崇拜者,出身哈罗公学与曼彻斯特大学的卷福也迎来了自己的“莎士比亚年”。他不仅会出现在电视电影《理查三世》和《亨利六世》中,由他主演的话剧《哈姆雷特》也将以“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重头展演项目陆续在全球上演。光是想象一下他用低沉优雅的嗓音念着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了。

本·威士肖Ben Whishaw

身材瘦削、长相清秀的本·威士肖可以说是一位颇具灵性的男演员。他从小对戏剧十分着迷,20岁时考入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在大学期间参演了大量舞台剧。虽然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出身,但本·威士肖却没有学院派身上的恃才傲物。除了演戏,生活中的他无限低调,与浮华的演艺圈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2004年,本·威士肖主演的舞台剧《哈姆雷特》在老维克剧院上演。他在剧中饰演经历青春期的自闭少年哈姆雷特。《每日电讯报》称其塑造了“最难忘和可爱的哈姆雷特”,评论界甚至将他喻为“下一个劳伦斯·奥利弗”。这一角色令年仅24岁的本·威士肖一举成名,也让他获得了2005年劳伦斯·奥利弗奖和伊恩·查尔森戏剧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艺术总监崔佛·纳恩谈起当年本·威士肖在选角时的表现不吝溢美之词:“在众多青年演员里相中本·威士肖,正是因为他身上的诗人气质,当他演‘是生存还是毁灭’那场戏时,忧郁的气质仿佛哈姆雷特附体。”有了戏剧打下的扎实功底,本·威士肖仿佛终于摸到了表演的“门道”。随后,他在电影《香水》中饰演的少女杀手病态而又可怜,使他一跃成为银幕上英伦情人的新晋代表。

游走于戏剧舞台和独立电影界的本·威士肖,骨子里始终流淌着表演的血液。虽然至今推出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其精准如教科书般的演技,总能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本·威士肖曾说,《理查二世》是他最喜欢的莎翁历史剧。2012年,他终于有机会在英国广播公司二台(BBC2)播出的《理查二世》中饰演这位阴郁的国王,并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英国学院奖电视类最佳男主角奖。在表演的小宇宙里,本·威士肖一定会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汤姆·希德勒斯顿Tom Hiddleston

英国新一代男神“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曾经这样形容自己:“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让我沉迷,莎士比亚和网球。”在成为一名好莱坞明星之前,汤姆·希德勒斯顿延续了英国话剧演员高学历的“传统”。在剑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专业,毕业后他进入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接受了专业的戏剧教育,此后,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在戏剧舞台上发光发亮。

作为一名“莎士比亚的铁粉”,汤姆·希德勒斯顿将莎翁视为自己表演的首位“导师”:“莎士比亚的语言深邃、诗意,它们教会我怎么演戏。”2008年,汤姆·希德勒斯顿凭借莎剧《辛白林》荣获劳伦斯·奥利弗戏剧类最佳新人奖;2013年,他主演的《科里奥兰纳斯》堪称不容错过的莎剧经典。与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相比,《科里奥兰纳斯》鲜有上演,因为在这部严肃的政治剧里,主角科里奥兰纳斯是一位粗野傲慢的战士,他的价值观往往很难赢得人们的认同。但“抖森”的加盟让这部小剧场戏剧成了伦敦戏剧界的票房爆棚之作。英国主流媒体对汤姆·希德勒斯顿的表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当他凭借该剧获得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时,有记者问到如何能将莎士比亚的台词节奏掌握得如此精妙,他回答说:“把台词嚼透,让它们浸入肺腑,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2012年BBC制作的《空王冠》系列中,汤姆·希德勒斯顿出演了亨利五世。如同《亨利五世》所讲述的继承和发扬,一代又一代的演员们也在传承着莎翁经久不衰的魅力。用汤姆·希德勒斯顿的话说:“我想借这些戏让观众们记住莎翁智慧之广博,并把它打造成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当我演莎剧的时候,我可以发自肺腑地说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每天我都徜徉在他的聪慧和睿智中,每天的生活也都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莎剧莎翁奥利弗
“雾都孤儿”奇遇记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453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浅谈莎剧形式化与思想性的关联
奥利弗的伙伴们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
杰米·奥利弗教你巧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