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伤痕美术
2016-11-20李思颖沈奕彤
李思颖 沈奕彤
摘 要: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主要在于揭露和批判人性的卑劣和弱点,追求理想的人类社会。伤痕美术在题材与绘画内容上批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文艺创作禁区,在艺术表现上是对“文革”式的“图样”的批判,在表达心灵情感上批判了文革式的假、大、空。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即现实性。它要求我们不能从概念和教条出发,应与时俱进,从现实出发,应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应关注现实、诠释现实、审视现实、超越现实。面对刚刚结束的文革,伤痕艺术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个良好过渡,其作品是当时人们精神状态最真实的写照,既展现出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又透露出一种思考之后淡淡的无奈和忧伤。
关键词: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伤痕美术;马克思主义
1 伤痕美术
伤痕美术没有革命的热情、激进的思想、反叛的意识,也没有压抑情绪的宣泄。那个年代的主流艺术,内容是政治图解式的,技法上奉行苏俄式的写实体系。“文革”的结束伴随着思想的复苏,伤痕美术却没有制造观众的震惊体验,它不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而仅仅是一种沉静的思索。伤痕美术作品中,看不到画家的自我表现,只有他们的反思:在“文革”的政治集体献祭之后,中国该向何处去?如何恢复一个被毁坏的自我?[1]是问题,而不是答案,才是伤痕美术所提供的。
2 伤痕美术中的马克思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对现实的批判史,它本身就是在批判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必然具有这种批判精神,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科学掌握和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前提,而且还在于它的现实指导意义。
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主要在于揭露和批判人性的卑劣和弱点,追求理想的人类社会。现实主义的批判态度,必然能够使人们从生活的正反两面受到启迪和教益,唤起消除负面影响和不良倾向的愿望和意志,并清除目前实际存在的文学的“泡沫”,这样才能促进新世纪文学艺术健康发展。
“伤痕美术”从“文革”的民族国家话题转向个人话语,淡化了以往的主题性创作。这是它走出作为政治工具的羁绊,关注世俗人生的一个进步。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具有前卫艺术特点的“伤痕美术”,它的出现自觉地流露出对当时文化的剖析和批判意识。这既来自于内忧外患双重压迫下痛苦的内省,也来自于他们那群人对历史的重负和阻碍民族前进的国民性病态的洞察。
伤痕美术在题材与绘画内容上批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文艺创作禁区。它以直面人生、揭露社会之阴暗面的全新姿态,反思“文革”历史、批判现实。更重要的价值还表现在:艺术家们能在政治家们还没有对“文化大革命”作出彻底否定的判决之前就能对“文革”质疑,提出疑问、反思和揭露它所存在的问题。这说明,新时代艺术家们开始有了批判现实的意识和需求。
伤痕美术在艺术表现上是对“文革”式的“图样”的批判。我们可以看一下“文革”及之前的中国绘画作品的样式,就会发现此时的“伤痕美术”作品有了一个重大突变。它一反过去红、光、鲜亮的色彩,以及高、大、全式的塑造标准,理想的工农兵形象的教条。取而代之的是以灰暗低调的色彩和深沉厚重的写实技巧。长久以来,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色彩、表现手法和人物的造型都被打上了阶级烙印。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必须正面颂扬工农兵的形象与生活。
伤痕美术在表达心灵情感上批判了“文革”式的假、大、空。绘画中蕴含着中国现代艺术的三种发展方向。第一种是批判现实神,第二种是表现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体悟,对自然、对生存环境的“惊奇”与“敬畏”,第三种是对大历史,特别是百年以来近代史的忧思展示,现代文化在民族心灵中留下的深刻记忆和巨大伤痛。创作伤痕美术的艺术家们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中并没有逃避,他们选择用画笔表达内心的情感,用理性中最感性的激情揭露时代伤痕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就是要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再现生活与批判现实,表达对人类共同命运与前途的关心与同情,他们的创作既具有社会批判的强度,又显示了文化批判的深度和广度,并上升到人类文化哲学的高度。
3 伤痕美术中的马克思现实主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即现实性。它重视对世界的改造,它的当代价值就在于分析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它要求我們不能从概念和教条出发,而应与时俱进,从现实出发,应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应关注现实、诠释现实、审视现实、超越现实。这些观点,在当前众生喧哗的文艺界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实践性品格,要求创作主体要具有实践性品格。作家要尊重创作自身的规律。当作者的见解与现实生活发生矛盾的时候,现实主义作家应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进行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作品可以违背作家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见解。根据艺术直觉描写现实,真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得他能尊重生活、尊重客观,从而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要求文本体现现实精神。现实主义是离不开“真实”的,甚至要求“真实”。文本的真实包括细节、环境、人物都要具有真实性。现实主义的真实,除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意义以外,更主要的是作为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的意义,它追求的是文本的底蕴与客观现实生活的相似点,相似的程度即真实的取向,是现实主义艺术所刻意追求的精神内涵。
经历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伤痕艺术家们,并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他们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却没有对给他们造成伤痕的过去进行正面批判,而是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深思:人的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艺术应该作为一种怎样的媒介或手段来加以运用等。面对刚刚结束的文革,伤痕艺术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个良好过渡,其作品是当时人们精神状态最真实的写照,既展现出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又透露出一种思考之后淡淡的无奈和忧伤。
参考文献:
[1]朱朱.原点——“星星画会”[J]. 2009.
[2]吕澎. 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43,656-658.
[3]伤痕美术那个时代的那群人[DB/OL].罗中立官方网,2008-12-08.
[4]“伤痕美术”高小华——历史和现实充斥困惑[DB/OL].四川美术网,2012-05-28.
[5]顾丞峰.从主人公到看客——1942年以来美术作品中农民形象分析,乘着意象的翅膀[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第125-146页.
[6]水中天.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的人文传统[J] .当代美术家.
[7]易英.学院的黄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