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转改"——提升舆论引导力的三大“利器”

2016-11-20王亚萍

声屏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鹰潭走转改下基层

□王亚萍



"走转改"——提升舆论引导力的三大“利器”

□王亚萍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新闻战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贴近”原则的重大举措,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舆论引导力,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三大“利器”。

“走”是方法途径,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基石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要求。“走”是认知事物、把握导向的前提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只有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加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主流,体察基本国情和真实民意,新闻工作才能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才能不断增强坚持正确导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走”是联系群众,发现新闻的方法途径。基层一线、群众之中蕴藏着最丰富、最鲜活的新闻资源,如何发现和发掘这些新闻宝藏?当然要靠“走”。“脚板底下出新闻”,“源头活水在基层”,“记者是行者,新闻在路上”……只有走出机关大:、文山会海、虚拟网络,走进街头巷尾、车间班组、广袤田“,站在改革建设和生产生活的最前沿,去学习、去调研、去体验,俯下身、静下心、沉到底、融进去,去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地接触交流,才能真正感受群众的生活冷暖,掌握翔实可靠的一手素材,运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开阔新闻报道的全局视“,拓展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

为让记者走得勤,走得远,走得久,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阵风”,鹰潭市建立了“走转改”活动领导工作机构以及基层联系点、基层挂职、蹲点调研、学习培训、激励保障、绩效考核等创新制度和长效机制。通过层层宣传、动员,加强思想教育,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理念和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做到两个“全覆盖”,即“走转改”活动参与主体实现全覆盖,凡在编在岗的所有采编人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基层联系点实现全覆盖,市属新闻单位采取点面结合方法,社(台、网)领导和记者分组包片,每片均设立若干基层联系点,共计建立联系点80多个,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和街道。下基层时间做到三个“不少于”,即市属各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记者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新录用的记者下基层蹲点锻炼时间不得少于1年。考评晋升做到四个“倾斜”,即评先评优、提拔重用向积极走基层、驻基层的记者倾斜;鹰潭新闻奖评选、版面时段用稿向来自基层、源自群众的鲜活稿件倾斜。如今在鹰潭,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走基层,深入挖掘现实题材,采写现场新闻越来越成为记者们的自觉追求。记者们变“要我走”为“我要走”,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和火热的生产生活中,用眼观察,用腿丈量,用心体会,用笔描绘,出了大量“基层元素”多、“百姓味道”浓、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转”是实践过程,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支撑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转”是转变思想观念、锤炼职业精神的长期实践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地的事情。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关键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党的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应当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时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相连,做到身入基层、心在基层,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民立言、为民造福、赢得民心。

鹰潭市新闻单位牢牢把握“转”这个重点,把基层一线作为锤炼作风的大舞台,着力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领导纷纷带头下基层建立联系点,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真实反映近十年来鹰潭科学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积极与基层群众结对子,密切群众联系,培养深厚感情。市广播电视台主要领导经常带着记者到月湖区童家镇下戴村联系点与农民促膝交流,采写了《开心农场:开心体验乐了农家》《农家小吃网上卖》等多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新闻报道,提高了产品知名度,深受农民们欢迎。领导率先垂范、群众公开评议和日常督促检查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走转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改”是最终目标,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关键

文风与作风紧密相联。文风体现党风,反映作风,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实际效果。习近平同志2010年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题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一文提出,改进文风要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功夫。“短”,即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实”,即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新”,即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文风不正,会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和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会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

新闻报道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让群众爱看爱听爱读,且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如果内容空洞无物,空话套话连篇,口气生硬死板,群众就会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舆论引导必将成为空中楼阁。群众的思想最活跃,群众的生活最绚丽,群众的语言最生动。在“走转改”活动中,鹰潭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把着力点放在“改”上。他们深入基层反映基层,融入生活记录生活,说实话、说新话、说短话,新闻标题通俗易懂,新闻作品短小精悍,报纸版面排得清新秀美,栏目专题办得贴近百姓。如2012年鹰潭市属各媒体共同开设“走转改·重访鹰潭最美人物”“身边的好人”“喜迎十八大,魅力乡镇行”等20多个专题专栏,无论是主题宣传、热点宣传还是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都十分注重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把版面时段留给群众,栏目设置贴近实际富有特色,刊播了大量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能引起群众强烈共鸣的优秀作品,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明显增强。

(作者单位:鹰潭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胡江银

猜你喜欢

鹰潭走转改下基层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故事细节语言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