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是文艺评论落脚点
2016-11-20马全和
声屏世界 2016年2期
□马全和
"具体"是文艺评论落脚点
□马全和
文艺是国家潜在的“实力”,文艺作品是国家文艺繁荣的基石,而文艺评论是文艺作品的“导航”。文艺评论精准、具体,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才能催生惊世骇俗的抗鼎之作,流传后世;文艺评论缺棱少角、含糊其辞、左右逢源,文艺作品则有数量没质量,甚至庸俗底下,就像过眼烟云,瞬息而过。对于作品来说,一个科学、精准、具体的评价,有利于作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作者来说,可以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对于整个文艺界来说,让文艺残次品失去市场,文艺优秀品冒尖,从而繁荣我们的文艺市场。
文艺评论必须牢牢把握“具体”这个总基调。想当年,齐宣王爱好听吹竽,让善于吹竽的乐师一起合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就有机可乘,可以混饭吃。后来齐湣王继承了王位,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处士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文艺评论也是如此,说好不知是谁、说坏也不知是谁,眉毛胡子一把抓,吃了“大锅饭”,文艺作品就会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污浊我们的文艺市场。对于文艺评论,“具体”是一个现实的落脚点,因为评论越具体,评论才越有力,文艺作者越有品位,文艺作品越高尚。
同时,文艺评论既要对好作品大力褒奖,也要对赖作品大胆批评,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正如刘奇葆所说:“《文汇报》经常推出一些针对热映影视剧的评论,有自己鲜明的观点,甚至给出尖锐的意见。文章的观点可能是一家之言,但像这样评论具体作品的做法值得提倡。要鼓励对具体作品开展建设性的评论,可以肯定,也可以批评,这对提高文艺创作水平有积极意义。”文艺评论从“具体”出发,从“具体”落脚,才能够真正发挥评论的内涵和外延,让评论促进作品生产力,让“具体”成为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成为文艺繁荣根本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