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戏曲传承发展的根脉

2016-11-20谭静波

中国戏剧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根脉剧团戏曲

谭静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的第四部分“支持戏曲演出”,提出了“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为群众演出”。这一政策的确定对于戏曲界和广大戏曲观众无疑是一重磅利好。加大政府的资助和采购力度,演戏、看戏就有了保障;保住了农村演出市场,就守住了戏曲的基本阵地!其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深远而多重的意义。

其一,把地方戏曲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将促进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戏曲舞台是人生和社会的缩影,其内容具有深厚的人民性、鲜明的是非观、强烈的爱憎观,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彰显礼义廉耻忠孝节义,戏台上最生动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今天,在逐利薄义、物质至上的社会风气下,强化戏曲“高台教化”、“人生教科书”的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因而,加大对戏曲的资助,不仅体现了政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也将更有力地促进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二,政策对象面向基层,彰显了政府的“民本”精神。

戏曲形成于民间,在它发展成熟的千百年里,一直是广大民众最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各式各样的戏台、戏楼、剧场遍布城乡,尤其在农村,婚丧嫁娶、祭祀庆典都成为演出的契机,人们穿新衣、吃美食,扶老携幼涌向戏场。农村始终是戏曲的重要市场,农民始终是戏曲的重要观众,戏曲的发展成熟和民众血脉相连。在社会极速现代化的今天,在戏曲市场尤其是农村戏曲市场发生萎缩的时刻,政府将戏曲扶持政策的对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还戏于民”的“民本”精神。而坚持为民众服务正是戏曲的生存之本,必将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

其三,“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是一项积极的“救市”举措。“政府购买”托起了戏曲市场的“底”,亦是对广大戏曲从业者最实惠的支持。20世纪末叶,新兴媒体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城市戏曲市场迅速瓦解,戏曲更多地依托农村市场维系生命。而新世纪后,城市化进程的势如破竹,又使得数千年来的村落文化空间逐渐萎缩,戏曲作为农村文化的主要载体,面临着根脉断裂的险境。农村戏曲市场的萎缩更加剧了戏曲剧团的艰难,近年来各项名目的变革中,一些省市级剧团资金短缺、举步维艰,多数县市级剧团饭碗不保,丧失了坚守阵地的功能和信心。危机叠加,迷雾重重,戏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今,政府终于出手“救市”,在推出完善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同时,加大购买力度,支持戏曲演出,这种“有为”的“救市”之举,无疑将坚实地托起戏曲市场的“底”,给在逆境中的戏曲注射了一剂强心针。而把“下基层演出场次”列为地方戏曲表演团体考核指标的举措,更是一种流动机制,将极大地调动戏曲工作者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使戏曲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转机。

其四,激活基层演出市场将改善戏曲的生态环境,促进戏曲的传承保护。戏曲是一种“活”在舞台上、形式技巧不断新陈代谢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新的戏曲形态不断生成,在城市与农村的流转中,经历由俗向雅、兴衰更替的过程,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如今,虽然在城市出现了低迷景象,但戏曲在农村依然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链,许多传统深厚的乡村,依然常出现携老扶幼、比肩接踵、人山人海看大戏的壮观场景。因而,将地方戏曲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既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保障戏曲生态完好的必要措施。只有农村演出市场活跃了,戏曲的生态环境才能得以改善,众多流派剧目才能有人学、有人传、有人改、有人承,戏曲才能继续“活态流变”的良性循环,从而恒久地活在舞台上,活在观众中。

事实上,在以往的政策实践中,这类举措已得到广泛认可。如中国文联和许多省市地区开展了诸如文艺志愿者下基层、文化下乡、文化惠民、“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后,收效显著,许多剧团吸引并留住了人才,演员的创造性增强,剧团有了资金进行剧目再产生,戏曲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一位基层豫剧团的团长曾感慨道:开展政府采购、剧团演出、百姓受益的“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对百姓解决了爱看戏、看不起戏的问题,对剧团稳定了队伍,对市场打击了欺诈行为和低俗文化的侵扰,对社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可谓一石多鸟。

可以明确,支持基层演出市场就等于守住了戏曲的基本阵地,守住了戏曲传承发展的根脉。

猜你喜欢

根脉剧团戏曲
寻绎事物根脉 梳理文化源流 张崇琛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守护文化根脉 留住美丽乡愁——平顶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纪实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