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乙醛银镜反应实验”的探究

2016-11-19泽登扎西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银镜乙醛氨水

泽登扎西

主题词:银镜反应;氧化还原;银氨溶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88-01

1.问题的提出

在原高二理科教材【实验6-7】、文科教材【实验5-3】;高二学生实验理科教材第212页,文科教材第151页和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关于乙醛银镜反应实验均有相同的叙述:"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再加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但在实际实验中,试管壁极难有光亮的银镜出现。为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有些教师在乙醛溶液中悄悄加入葡萄糖,虽然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但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长期以来,该实验偶然性大、成功率极低、效果很差,成为许多化学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鉴于此,我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做了大量试验,获得了较全面准确的数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探究过程和分析归纳简述如下:

2.相关准备工作

2.1 准确配制2%的稀氨水:将浓氨水稀释10倍后,用移液管量取10毫升于烧杯,滴加2滴酚酞试液,得到红色液体,然后用HCI标准液中和滴定,计算出原浓氨水的质量分数(一般在25%至28%之间)根据浓氨水的浓度按一定体积比加蒸馏水稀释为2%稀氨水,放入滴瓶备用。

2.2 准确配制2%AgNO3溶液: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gAgNO3固体放入烧杯(为防止AgNO3水解,先滴加2-3滴1:4的稀硝酸),加入60毫升蒸馏水,搅拌,当AgNO3全部溶解后,滴加5%的NaOH溶液,搅拌,以中和HNO3,直到最后一滴产生的AgOH沉淀不消失为止。将此液体用100ml容量瓶配制成100ml AgNO3溶液装入滴瓶备用。

3.探究试验

3.1 对试剂添加顺序的探究

3.1.1 硝酸银——乙醛——氨水:水浴加热无银镜产生。

3.1.2 氨水——乙醛——硝酸银:结果同上

3.1.3 氨水——硝酸银——乙醛:水浴加热,有银镜产生。若硝酸银稍过量,便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3.1.4 硝酸银——氨水——乙醛:水浴加热,反应现象正常,产生银镜。

3.2 对仪器洁净度对实验影响的探究

3.2.1 将试管用洗洁剂或洗衣粉洗涤后用自來水洗涤3-4次,按上述"探究一第4步"操作,仅有黑色浑浊出现,无银境产生。

3.2.2 将试管用洗洁剂或洗衣粉洗涤后用自来水洗涤3-4次,再用蒸馏水洗3-4次,按上述"探究一第4步"操作,仅有黑色浑浊出现,偶尔有不太明显的银境产生。

3.2.3 将试管用40%NaOH溶液煮沸,用自来水洗涤3-4次,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以上,会产生光亮的银镜。

3.3 反应温度对实验影响的探究

水浴温度开始产生银镜的时间

60℃左右10分钟仍无现象

70℃左右约5分钟

80℃左右约3分钟

88℃左右水浴液沸腾震动试管,无银镜生成

3.4 药品用量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

AgNO3氨水乙醛溶液开始出现银镜时的水浴时间(水温约80℃)

1ml白色沉淀刚消失2滴约3分钟

2ml同上3滴2-2.5分钟

3ml同上4滴约3分钟

2ml白色沉淀有少量未消失3滴4分钟

2ml白色沉淀消失后再加4-5滴氨水3滴10分钟,试管内液体略带黑色浑浊(产生了少量银粉悬浮于液体中)。

3.5 酸碱性对反应影响的探究

在3支试管(分别编号:A、B、C)中各取2%AgNO3溶液2ml,滴加2%稀氨水至沉淀刚消失为止,再各滴3滴乙醛溶液。在A试管中滴加1滴1:4的硝酸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1滴1%NaOH溶液,在C试管中加入1滴40%的NaOH溶液,试管内液体立即变墨,再将A、B试管放在约80℃的热水浴加热,B试管约3分钟开始出现黑色浑浊,A试管10分钟后仍无现象,分析:

3.5.1 A试管内为强酸性环境,乙醛的还原性显著减弱,使反应不能发生;

3.5.2 B试管内为弱碱性环境,乙醛有较强的还原性,但由于杂质NaOH的影响,使银镜难于产生,故只略显黑色浑浊。

3.5.3 C试管内为强减性环境,乙醛的还原性显著增强,故不须加热反应便迅速发生,同样由于NaOH等杂质的影响,虽有大量银粉产生,亦不能形成银镜。

4.结论

通过前述探究,确保该实验成功率达100%,又快、又好、又省的关键之处为:

4.1 该反应银镜的形成,除CH3CHO、Ag(NH3)2+、NO-3、OH-除外,其他杂质离子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很大;

4.2 配制溶液必须用蒸馏水;

4.3 准确配制2%AgNO3溶液和2%稀氨水,正确取用乙醛溶液;

4.4 必须按AgNO3——稀氨水——乙醛溶液的顺序加入试剂;

4.5 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长久放置,否则会生成易爆炸的叠氮化银;

4.6 2%AgNO3溶液的用量以2ml为佳;稀氨水加至Ag2O白色沉淀略有残留或刚消失为止,切不能过量(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现碱性,乙醛的还原性有所增强,但由于NH3·H20杂质的影响,银镜仍难形成;且氨水过量,还会生成易爆炸的雷酸银);40%的乙醛溶液以3滴为宜;

4.7 所用试管必须高度洁净;

4.8 水浴温度以80℃左右为佳;

4.9 该反应的酸碱性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

4.10试管内的银镜,用硝酸处理,既浪费药品又污染环境。只需用尖端缠有钢丝球的试管刷刷洗,便可轻易快速除去。

若做到了以上几点,本实验定能达到万无一失、次次成功。

附:该实验的主要化学反应:

AgNO3+NH3·H20=NH4NO3+AgOH↓

2AgOH=Ag2O↓+H20

Ag20+4NH3+H20=2[Ag(NH3)2]OH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0

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编)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人教版)

猜你喜欢

银镜乙醛氨水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有关甲醛、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几个实验问题探究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影响乙醛银镜反应的实验因素的探究
p53和γ-H2AX作为乙醛引起DNA损伤早期生物标记物的实验研究
L-半胱氨酸对乙醛消除及A549细胞内环境抗氧化作用
酒模拟体系中乙醛-儿茶素缩合反应的动力学
甲酸乙酯的银镜反应
防止农用氨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