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略
2016-11-19杨大强
杨大强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越发受到重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探索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6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逐渐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以灌输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实验教学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课堂实验教学很有必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在具体实施时所获得的实验效果并不太好, 进而导致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有所降低, 这一问题应当及时制止和解决, 以免影响教育改革,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1.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内的初高中院校大多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其目的就是为了辅助物理、化学、生物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 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 以物理课堂为主阵地, 借助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物理的学习乐趣,纠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能力。从大面上概括,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物理知识加以理解, 还是贯彻落实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八年级上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3.1 重视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 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看起来效果很好,实际上却阻碍了学生潜能发挥, 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将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 或变为学生独立进行,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2 采用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教师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在课堂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 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3 創新物理实验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具有清晰、直观、交互、实时的特点,在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物理实验、解释物理现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物理学当中一此演示实验、物理现象等做成多媒体课件,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还能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特别是一此变化迅速、转矫即逝的物理现象或实验过程, 我们用眼睛根木没办法观察清楚,如果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 就可以将其清晰、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这样将会弥补其不足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验效果。
3.4 理论联系实际。《全口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指出:"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口常生活的关系。"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口常生活用品, 进行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就地取材、巧用身边小物品制作一此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手段的创新,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纵榜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2] 郭宝宝.物理演示实验仪器设计与制作[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 许文龙.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