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法
2016-11-19王庭珍
王庭珍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技术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县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阅读的结构主要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运用能力为主。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和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16-01
1.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1 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2 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
1.3 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1.4 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悦读指导,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2.变序教学法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更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3.整体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一一分解导读一一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一一具体分析一一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一一分一一总"的写作思路。
4.学导式教学法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一一解疑一一精讲一一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5.个性教学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语感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特别是朗读、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作者、教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汇;让学生在朗读中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语言信息,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如理解文章生动的内容,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师要大胆实践,放开手脚,给学生选择朗读的自主权。
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和段落,读准读通。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句话,通过个性化的处理,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学生中有表达悲痛万分心情的,便读得缓慢而低沉;有强调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的,便把四个"也许"读得铿锵有力、渐有递进;有强调邓爷爷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的,便把四个"奔腾不息"读得掷地有声、余音绕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在独特的认知背景与文化背景下对人物、事物的主体感受,尊重不同的感受产生的不同的朗读处理,还原朗读本质,让他们读出个性,读出情韵。这样的读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6.快乐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6.1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6.2 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6.3 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功之乐。
6.4 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杰.基于目标整合的小学语丈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2008.
[2] 葉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江瑞相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及反思[J].科学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