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2016-11-19张隽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入技巧初中语文

张隽

摘要: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因此,课堂教学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90-02

所谓导入,就是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根据讲授内容的具体特点,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小段(五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技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有哪些比较好的技巧呢,以下是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拙见。

1."开门见山"导入法

新课改下,如今的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教学《谈骨气》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到"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谈骨气》一文,论点集中鲜明,事例论据典型,结构简单,思路清晰,是篇很好的范文。对这样的教材,要引导学生学活、学透,以激起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术语、概念,而用生动有吸引力的事例,借助媒体引导学生接近议论文,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然后再因势利导,提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有价值的问题,诱导出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寓学法指导于诱导、点拨之中,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好的导入技巧之一。

2.历史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教学《马说》时,我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述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同时,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导入法

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目的,提出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设疑激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能够质疑,说明他们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内在本质,同时质疑能反馈学习信息。二是创新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成绩应作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为学生提出正确的创新方法,另一方面激勵学生继续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勇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地让唱片、录音和录像进入我们的课堂,用以辅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如,在设计《琵琶行》导语时可事先选播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和《十面埋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充分领略古诗中乐曲旋律的变化,徐徐流畅——逐渐沉喑——间歇停顿——激越雄壮,然而再进入对古诗内容的讲解。有这样的导言作铺垫,能比授课人(老师)强拉硬拽,听课人(学生)生吞活剥要好得多。

4.运用文中"矛盾点"导入

课文中的矛盾点指的是那些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却往往是作者有意放置精妙之笔的地方。在教学中,如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进行质疑,就可创设一种辩论的情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获得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例如:《孔已己》的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到此刻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显然,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是一组矛盾词语,准确理解这对矛盾词语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以笔者在课堂上抓住这一对矛盾词语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对词语本身是矛盾的,用在此处是不是文章的败笔?从而让学生质疑――议疑――析疑――解疑,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孔乙己是一个对大家来说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确切知道他是已经死了还是仍然在人世,所以只能说"大约";但是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文钱,他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经过中秋,再到年关,酒店的小伙计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大约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结尾处这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含蓄、深刻地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无疑也增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控诉的力量。

5.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时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进行。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导入技巧,促进学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导入技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