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艺术美
2016-11-19张晟
张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承担着创造出艺术美的任务。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同时,学生的发展不能没有美, 美在和谐。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小语课堂教学中美的艺术,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美。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现;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80-01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和谐体现在人的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身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化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美"的重要平台。我们说,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如果一个教师只是按照一套现成的教学设计去教学,就与传统的机械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对实践新课程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且教学的艺术美并不是单一的,它体现在整个课堂中的多个方面。因此,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务必做到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新课改的理念渗入到言行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培养了思维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动静结合,让学生感受教学的形态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学习效果肯定不好;"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利用"静"的时间。因此,应考虑小学阶段年级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这样让小学生在合理的教学形态中感受语文教学的美。
2.张弛有度,让学生感受教学的节奏美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课文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枯燥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如《草船借箭》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神机妙算"理解课文内容,对诸葛亮"算"准"借"的时间这部分内容,教学节奏要慢,让学生学懂内容后小结学法。有了这一基础,诸葛亮算准曹操、鲁肃、周瑜的性格特点和采取的策略等内容,则可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3.庄谐互补,让学生感受教学的语言美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避免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低年级宜谐多于庄,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另外,调侃学生也是"谐",它容易激发争强好胜学生的竞争心理,但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须慎用。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运用庄与谐的教学语言,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五壮士为环境所选择的道路,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人性的美,这种美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是豪迈壮志,坚韧不拔的美。这一滴滴含着热血的美,悄然无声地植入学生的心扉里,扎根在他们的胸怀上,构成了独特的人性美。在这样的课堂上,不只是在教和学,学生也不只是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还能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4.情理相融,让学生感受教学的风格美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教育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教学中,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一件运动衫》时,让学生明白"我"与康威老先生之间发生的事后,相机地引导学生思考:"我"那一件运动衫为什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他们为什么能够各得其所?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会意识到为别人着想的是那么的快乐,为别人做事是那么的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谊得到了幸福。这样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感官调动,让学生感受教学的艺术美
小学生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孩子,语文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语文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当老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时,老师描述着:"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画"。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宁静的美,老师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加以强化:"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老师和你们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那真是'荡船舟漓江',让我们眯着眼看看这图画般的美景,想象漓江的水怎么静得不觉得它的流动"。学生轻轻地哼起《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子,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运动觉感受的是优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稍后,老师悄声地问:"你们听到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学生在此柔美的情境中,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正由于美感的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着课文,品尝着语感,主动地甚至是忘我地倾向教学過程,这种学习活动是美的享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手段,使知识在协调、谐美的状态中交流和传递,使学生在和谐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建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J].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09期
[2] 王爱萍.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现代阅读.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