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引导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之思考
2016-11-19刘静
刘静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引导方法;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2-02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认同,并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分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1.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基本功入手。例如,《海底世界》是篇常识性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产物,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儿童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让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教师与学生一同制作生字卡片,绘制了海参、梭子鱼、乌龟、潜水员等彩色图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大胆阅读的同时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首先,要眼睛看得快,尽可能扩大视觉范围,也就是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其次,要由眼入脑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并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学内容。这对练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很有益处。
2.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思考中阅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习的过程绝不单纯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知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探讨,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的过程。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3.运用提问启迪,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然要靠后天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敢于大胆放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认为:"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可见,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生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燃烧起思维的火花,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4.鼓励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人是感性的動物,对一个人的鼓励所起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远远大于对他的批评。对于学生的阅读见解的评价更是如此。同是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有的学生陶醉于情节,有的学生钟情于语言,有的学生潜心于作品展现的时代,有的学生感怀于人物……学生所持的观点未必一致,但只要言之有据、有理,我们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横加干涉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
如,在学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作品以后,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去读毛泽东和曹操的作品,让孩子比较他们的风格和价值取向。我们固然欣赏陶渊明的隐者心境,肯定他的社会理想,可对于那些敢于批评他逃避现实,不像毛泽东和曹操那样胸怀大志,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的学生,我们岂不更应该积极鼓励?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又可以使学生的这对阅读的翅膀更加强壮。
5.创设宽松阅读氛围,珍爱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先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课堂是一个舞台,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教师不要只做演员,而要多做导演,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绝不能像家长一样指东划西,发号施令,强迫命令学生做这做那。要明白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强相互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教学效果。为了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师要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措施。
总之,阅读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务必要努力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