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6-11-19李建一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慢性胃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李建一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统计其1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5.26%,对照组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但差异不显著(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慢性胃溃疡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胃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胃溃疡又被称为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由于胃酸及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形成的溃疡,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为主,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抗菌药物治疗胃溃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复发率较高。胃溃疡在中医属“胃脘痛”、“吞酸”范畴,主要由虚寒、因虚、气滞、郁热、淤血所致,因此治疗该病的关键在活血化瘀、调节阴阳平衡。笔者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所得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上腹不适、出血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经内窥镜检查有胃底部溃疡、穿凿性溃疡者;对药物过敏者;精神病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2.4)岁;病程0.5~7年,平均(3.5±1.3)年。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6~72岁,平均(49.4±2.5)岁;病程0.5~8年,平均(3.8±1.4)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15)20mg,服用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2211)0.5g,服用2次/d,治疗2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药方中:党参12g、黄芩10g、半夏15g、黄连10g、砂仁12g、蒲公英12g、大枣12g、干姜6g、天花粉25g、甘草6g;加减治疗:反酸嗳气者加乌贼骨25g、吴茱萸15g、煅瓦楞25g、珍珠粉5g;胃痛剧烈者制没药9g、元胡12g、制乳香6g;大便干结者加枳壳12g、火麻仁12g。1剂/d,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2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效果。

1.3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2]: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反酸、嗳气、出血、腹泻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面完全愈合;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减少≥50%;③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胃镜检查溃疡面减少<50%,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本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如组间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比较配以χ2检验,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例(5.26%),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6例(15.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71,P=0.015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有2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9127,P=0.3394)。治疗前后经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性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黏膜被胃内的消化液自身消化而引起的黏膜基层组织损伤,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慢性胃溃疡上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感染有关。因此,目前临床常用保护胃黏膜剂、抗酸、抗菌联合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复发率较高。而慢性胃溃在中医属“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饮食不节及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有血瘀、气滞、热郁、寒凝、阴虚[3]。由此,本研究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主要由党参、半夏、黄连、黄芩、大枣、砂仁等组成,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功效。其中,党参、大枣健脾益气;黄连、黄芩苦辛味寒,邪热,对幽门螺旋感染有明显的杀菌抑制作用;半夏、干姜温中阳袪里寒;花粉清热生津,蒲公英清胃热[4]。西医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其感染首先是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胃黏膜逐渐发展成胃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中西医虽然作为两种不同的学术体位,但服药及研究对象相同,两种治疗方法相互渗透,在协同作用下,可将其作用效果发挥到极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且观察组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5.26%,对照组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15.79%,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可见,慢性胃溃疡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佃军.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8):152-153.

[2]汤敏,李蓉.14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82-183.

[3]宋云鲲.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4):136.

[4]吴建兵.慢性胃溃疡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104-104.

[5]朱剑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4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1):603,605.

[6]贺海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7):88-89.

编辑/倪冰冰

猜你喜欢

慢性胃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痊愈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药灌肠对大肠湿热型UC患者血浆MMP—1及TIMP—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