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分析

2016-11-19王巍舟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诊断

王巍舟

摘要:目的 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腹部创伤76例,依照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B超检查;余38例给予CT,入组研究组。对比两组结果,总结CT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检出5例膀胱损伤,13例脾损伤,8例肝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7例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88.74%;而对照组检出5例膀胱损伤,12例脾损伤,7例肝损伤,6例肠系膜损伤,8例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78.78%。研究组准确率高,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诊断腹部创伤价值较大,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

腹部创伤较常见,可由车祸、坠落伤或摔伤等引起。本病病情危急,属急诊病症,如患者伴有内脏损伤,容易造成感染、休克及出血等,影响个体健康安全,故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极大意义。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疗效有重要影响,现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腹部创伤76例,总结CT诊断方法与价值,以下回顾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腹部创伤76例,依照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B超检查,女患者15例,23例男患者,年龄为10~74岁,均龄(28.59±2.4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11±0.28)d,范围是1h~5d,其中35例于1d内就诊,致伤原因:6例跌伤,10例坠落伤,交通事故伤22例。余38例给予CT,入组研究组,女患者16例,22例男患者,年龄为11~75岁,均龄(27.63±2.1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14±0.31)d,范围是1h~4.5d,其中34例于1d内就诊,致伤原因:5例跌伤,10例坠落伤,交通事故伤23例。组间资料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B超 选择Philips Envisor B超诊断仪。给予上腹部多角度多层面扫描,针对严重病情者,加大扫描检测力度,增加层次,尽量给予全腹部扫描。观察腹腔游离液性质。

1.2.2 CT 选择GE Light Hi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仪。给予全腹部全方位扫描,合理设定扫描层,设置扫描厚度5~10mm,层间间距5~10mm。平扫时,逐渐加大扫描的范围及力度,从膈顶逐渐扩展至肾下级,对腹膜后腔及肠道状况进行重点扫描,一旦有腹腔残留游离液,需判定性质,并观察脏器裂伤损伤及腹腔内血肿等。将B超与CT结果分别与各组手术确诊结果作比较,比较准确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结果 经B超检查,对照组检出5例膀胱损伤,12例脾损伤,7例肝损伤,6例肠系膜损伤,8例胰腺损伤。

2.2 CT结果 经CT检查,研究组检出5例膀胱损伤,13例脾损伤,8例肝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7例胰腺损伤。

2.3诊断准确率 对照组手术确诊3例膀胱损伤,检出率60%;14例脾损伤,检出率85.71%;6例肝损伤,检出率85.71%;8例肠系膜损伤,检出率75%;7例胰腺损伤,检出率87.5%,诊断准确率78.78%。研究组手术确诊4例膀胱损伤,检出率80%;14例脾损伤,检出率92.86%;7例肝损伤,检出率87.5%;6例肠系膜损伤,检出率83.33%;7例胰腺损伤,检出率100%,诊断准确率88.74%。组间比较,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高,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B超为传统检查方式,应用有很大限制,诊断效果不佳,直接影响疾病诊断及治疗[1]。CT应用较广泛,技术较先进,诊断率较高,误诊少,有助于患者尽早诊断[2]。CT检查操作简单,分辨度高,准确性高,可显示B超无法可见的病变及器官情况,避免伪影影响,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检出率。资料另显示,CT不仅能够对创伤部位进行准确检查,还能为临床提供患者创伤程度评估,指导临床展开下一步治疗,促进疗效[3]。在本文中,研究组经CT检查,检出5例膀胱损伤,13例脾损伤,8例肝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7例胰腺损伤,而手术确诊4例膀胱损伤,14例脾损伤,7例肝损伤,6例肠系膜损伤,7例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88.74%;对照组经B超检查,检出5例膀胱损伤,12例脾损伤,7例肝损伤,6例肠系膜损伤,8例胰腺损伤,而手术确诊3例膀胱损伤,14例脾损伤,6例肝损伤,8例肠系膜损伤,7例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78.78%。研究组准确率较高,由此表明CT诊断效果较好,优于B超,准确率较高。

脾脏损伤CT诊断准确率为92.86%,符合相关资料报道CT诊断脾脏损伤90%以上[4]。临床具体诊治时,医生应结合病例情况决定给予患者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不能仅仅依赖CT结果。本组脾脏损伤检出13例,其中11例影像分级为Ⅰ级和Ⅱ级,治疗时以保守治疗为主,若条件允许,可施行脾动脉栓塞。

肝脏检出率为87.5%,CT表现类似于脾损伤,常见图像为:肝实质内多发或单发混杂密度灶或者低密度灶,且增强不强化。报道发现,肝脏可再生能力较强,对于大部分无肝包膜破裂者,可考虑保守治疗;而对于稍大肝实质出血者,实施栓塞治疗。保守治疗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CT复查。

膀胱损伤CT检出5例,均合并骨盆骨折。胰腺损伤7例,其中2例损伤较严重,CT图像可见胰腺裂口或断裂,余5例损伤较轻,CT显示急性胰腺炎类似表现,如肾前筋膜增厚、胰腺肿胀、胰周渗液等。对于轻度损伤,可给予12~48hCT动态扫描[5]。

综上,腹部创伤CT诊断价值极大,诊断可靠、准确,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尚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58-5459.

[2]王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8):200-201.

[3]包永忠.浅谈应用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78.

[4]杨迦童.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75-4276.

[5]王大军.浅谈应用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1):39-40.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