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

2016-11-19陈海荣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鉴别

陈海荣

摘要: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选取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与胰头癌患者12例,采用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观察两组患者CT表现。结果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CT表现:11无分叶,7例钙化,10例动脉期低密度,2例低与等密度、低密度;5例假囊肿,7例胰管扩张,1例胆总管突然截断。胰头癌CT表现:10例有分叶,均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或者等密度,无钙化,8例平滑性扩张,10例突然截断。结论 胰头癌所具备的生物学行为及血供特点,可作为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鉴别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头癌;CT;鉴别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类型特殊的慢性胰腺炎,又可将其称之为假瘤性胰腺炎。由于在CT诊断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征象与胰头癌的征象非常相似,给临床的诊断鉴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临床中经常出现误诊[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胰腺疾病CT检查患者,选取12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其中女性5例,男性7例,患者年龄为32~63岁,平均年龄为(48.25±2.67)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不适、疼痛,多伴随有腹泻、厌油;另选取12例胰头癌患者,其中女性4例,男性8例,患者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为(65.24±3.51)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腹部胀闷,多伴随有黄疸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

1.2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Sensatim),行螺旋扫描,P值设为1,间隔4 mm,层厚5 mm。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平扫检查,再行增强扫描。以碘海醇(300 mg/ml)为增强对比剂,总量控制在60~70 ml范围内,流率则控制为3.0 ml/s,注药后30~35 s为动脉期,60~70 s为门脉期。

1.3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胰头肿块型与正常胰腺的动脉期、门脉期CT测定值,以t值对动脉期、门脉期CT值进行检验,各组对比则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 胰头外形较为光滑,但有明显增大,11例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叶。肿块呈现为等高混杂密度或者等密度,7例肿块内伴随有钙化,见图1。在行增强扫描后,动脉期10例表现为低密度,见图2a,门脉期则有所强化,但在静脉期却呈现为均匀低密度,见图2b;另2例患者病灶表现出低与等密度、低密度;动脉期CT值为(47±11)HU,门脉期明显增强CT值为(77±10)HU。其中5例表现为假囊肿,6例表现为胰腺体尾增大。7例表现为远端胰管扩张,平均直径为5 mm,其中1例为平滑性扩张,6例为串联样扩张;5例表现为胰管贯通胰头部病灶;5例伴随有胰管钙化,见图3。5例胆总管扩张,其中1例突然截断,4例远端自上向下逐渐变细。

2.2胰腺癌CT表现 胰头呈现为局限性增大,其中10例边缘有分叶,但与正常胰腺之间的分界不明显。肿块呈现为等低混合密度或者等密度,见图4a,无患者表现出钙化现象。行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患者均表现为不均匀的强化,CT值测定结果为(40±12)HU,门脉期CT测定结果为(46±16)HU。10例病灶处截断,见图4c,8例表现为平滑性扩张。7例胰体尾部萎缩。

注:图1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内部可观察到明显的点状钙化。图2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a:肿块呈现为轻度强化,胆总管下端呈现为“尖嘴状”改变,壁有明显增强;b:静脉期,表现出与正常胰腺等密度)。图3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体部有明显增粗,内部可观察到假囊肿,且沿着胰管走向呈现为多发变化。图4胰头癌(a:平扫结果显示胰头部有显著增大,呈现为低混杂密度;b: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胆总管截断。)

3 讨论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又可称之为炎性肿块或者假肿瘤性胰腺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段性慢性胰腺炎,主要处在胰头部。胰头癌是一种较为多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远端胰管扩张、胰管阻塞和胰腺组织萎缩纤维化[2]。本文通过对两种疾病的CT表现进行对比,发现在肿块平扫中,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有明显的钙化,且呈现为斑片状钙化或者砂砾样钙化[3]。而胰头癌则表现出明显的分叶状,且很少有钙化,并呈现为等低混合密度或者等密度。在注入对比剂后,可观察到正常的胰腺腺体早期会表现出明显的强化,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则表现出胰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或者小叶间组织增生,为此,CT表现显示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相对低密度,到门脉期有所增强。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动脉期CT值显著低于门脉期CT值。胰头癌在注入对比剂后,其表现出强化速度慢、程度弱等特点,动脉期呈纤维不均匀的低密度病灶,门脉期和动脉期强化无显著差异,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动脉期CT值与门脉期CT值对比无显著差异,且边缘模糊不清。

下面对两种疾病的CT鉴别要点总结如下:①胰头癌多伴随有胰后脂肪层侵犯及胰周血管,肠系膜上静脉受到推移,致使胆总管呈现扩张,以及突然截断;②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胆总管与主胰管通常呈现为不规则性扩张,且分布有明显的胰腺实质内钙化或者结石[4]。

综上所述,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诊断鉴别中,通过CT扫描观察,结合两种疾病的特征,可对其进行有效鉴别。

参考文献:

[1]赵海平,张志超,胡文秀,等.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8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0(11):1425-1430.

[2]伦增军,黄勇.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0例回顾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6(1):59-61.

[3]梅长青,龚江波,谭慧陵,等.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个体化术式的选择(附10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19(2):28-30.

[4]韩国武.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胰头癌的影像学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5(4):335-337.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鉴别
粉色蛋白石与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显微技术在牛黄清心丸(局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