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对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
2016-11-19赵兴华
赵兴华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对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48例胸内甲状腺肿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超声等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通过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胸内甲状腺病变的全貌,对病变的延伸范围及病变内的密度构成能清晰显示,尤其对于壁环状钙化的肿物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结论 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与超声检查各有利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胸内甲状腺肿诊断的特异性。
关键词:胸内甲状腺肿;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
胸内甲状腺肿为胸骨后或纵隔内甲状腺肿块,由于常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和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病理上多数表现为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常见于气管前间隙,也可能发生在纵隔任何部位,占纵隔切除肿块的5%~10%。该病常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以女性为主。胸内甲状腺肿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不完全型胸骨后甲状腺肿,即肿大的腺体大部分位于胸骨后,而小部分仅可在颈部显露,当吞咽或咳嗽屏气时,肿大腺体可上移,但仍不能露在胸骨柄上。Ⅱ型为完全性胸骨后甲状腺肿,即甲状腺肿全部位于胸骨后,触诊时仅能触及其上缘,用Bao PnPa试验时可触及明显。Ⅲ型为胸内迷走甲状腺肿,此型临床不易发现。只能用胸片、CT或超声检查可显示胸腔实性肿物,此型罕见。Ⅰ、Ⅱ型是因甲状腺自身的重力和胸腔负压作用而逐渐坠入胸腔内的,血液供应来自甲状腺的上、下动脉,多呈膨胀性生长,很少与纵隔发生粘连;Ⅲ型是由于胚胎期甲状腺胚基离开原基,并在纵隔内发育形成迷走性胸骨后甲状腺肿,其血液供应仍来自胸腔内血管[1]。甲状腺疾病临床上主张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超声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高,重复性强,常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胸廓内的甲状腺病变,由于气体及骨骼的影响,使超声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在显示胸廓内的甲状腺肿的延伸范围及病变内的密度构成,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及侵润有一定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5月利用CT诊断胸内甲状腺肿的4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36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岁。以咳嗽、胸闷、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就诊,部分可触及颈部肿块。6例有明确甲状腺肿大病史2~18年。2例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从而做CT诊断。
1.2 CT检查技术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机,患者仰卧,颈过伸位,下颌稍抬,两侧手臂尽量往下延伸使两肩下移,扫描方式为螺旋扫描,扫描基线垂直于喉及气管长轴。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 KV,管电流100~150 mA,螺距为0.984∶1,扫描层厚5 mm;由甲状软骨平面作常规扫描,向下扫描至上胸部,如范围不够,病变未完全显示,继续增大扫描范围直至病变完全显示;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80 ml,流量3.0 mL/s,在扫描期间要求患者屏气及避免吞咽动作。所获原始数据行层厚0.625 mm,层间距0.3 mm作后重建,重建后薄层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对病变部位选取连续层面进行适当层厚MPR(多平面重建)冠状、矢状、斜位及任意面图像重组。对所获图像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形态、有无钙化、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征象。
1.3诊断要点
1.3.1位置 正常甲状腺位于颈前正中,起自甲状软骨,下至第6气管环。本组病例有32例位于胸腔入口处,锁骨上区。13例位于前上纵隔呈典型胸骨后位置,左侧8例,右侧5例,主支气管不同程度受压向对侧移位,管腔狭窄。2例肿块下缘至肺门层面,大部分位于前中纵隔,部分突入后纵隔,气管、食管受压移位,连续层面上观察,肿块向上与颈部甲状腺相延续。1例位于右侧无名动脉与下腔静脉间,气管受压变窄左移。
1.3.2大小形状 胸内甲状腺肿大多表现为单侧不规则类圆形肿块,双侧发病者呈对称或不对称马鞍形、哑铃状肿块。大小约8~70 mm,最大者大小约59 mm×70 mm。
1.3.3密度 胸内甲状腺肿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约为12~110 HU(不含钙化CT值),通常低于正常甲状腺CT值,肿块较大者其内见坏死液化区。增强扫描后肿块迅速显著强化,坏死液化区无强化。
1.3.4钙化灶 钙化灶是胸内甲状腺肿的主要特征,本组病例CT扫描均见大小不等斑点状、团块状及蛋壳样钙化灶,见图1、图2。
CT横断面扫描,结合矢状位、冠状位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胸内甲状腺病变的全貌,对病变的延伸范围及病变内的密度构成能清晰显示。
2 结果
通过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胸内甲状腺病变的全貌,对病变的延伸范围及病变内的密度构成能清晰显示。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病理上表现为长期增生和退行性变过程中多发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累积而成,故易出现多个结节,而且甲状腺外观体积多增大。由于结节数目多、体积大,压迫周边及结节间血管,造成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坏死、出血或囊变,本组资料中,16例出现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坏死,最大直径达5 cm。CT表现为无强化的均匀低密度区,囊壁光整,其表现具有特征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出现钙化,但多表现为周边弧形钙化,原因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增生及退变一般在瘤周首先发生,早期表现为点状的钙化结节,最终表现出典型的边缘性弧形条片样及蛋壳样环形钙化[2]。超声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对颈部甲状腺病变的显示较好,常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胸廓内的甲状腺病变,由于气体及骨骼的影响,使超声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特别是伴有厚壁环状钙化时常有明显的回声衰减,而影响其后壁及内部观察,从而影响超声对病灶范围及性质的判断。虽然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及超声,但在厚壁环状钙化方面,能完整显示钙化而不受声衰的限制,可以客观的反应环状钙化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部情况。螺旋CT三维成像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平面重建成不同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及任意面图像,不但能显示病变的大体位置和周围脏器大致解剖结构关系,还可全面了解巨大病变的全貌,多角度观察病变与周围脏器的细微关系,可弥补常规横断面CT成像只能观察组织结构和病变的局限性。
总之,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不仅能清楚显示胸内甲状腺肿物的延伸范围、大小、形态、位置及肿物内的密度构成,还能显示肿物与周围脏器、组织的关系以及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压迫及侵润,尤其对于病变内的钙化、囊变及病变对周围骨质的破坏能提供较为明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胡海鹏.胸内甲状腺肿的CT诊断[J].医学信息,2011(08):4102-4103.
[2]冷水新,王琪,刘勇,等.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CT诊断[J].现代医学,2007,35(5):402.
]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