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2016-11-19胡咏
胡咏
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与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本院临床诊断结直肠癌57例,给予全部活检病理诊断,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作对比,总结活检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 57例经活检病理诊断,4例管状腺癌(7.02%),15例黏液腺癌(26.32%),30例低分化腺癌(52.63%),8例印戒细胞癌(14.04%),与术后病理作对比,诊断准确率88.26%,误诊率11.7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价值
结直肠癌较常见,属于恶性消化道肿瘤,约有60%发生于直肠和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40岁为多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临床诊断此病时,除依据患者症状及病史初步诊断外,还应依靠活检病理诊断等,予以确诊。现取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本院临床诊断结直肠癌57例,总结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7月1~2015年6月30日本院临床诊断结直肠癌57例,31~87岁,均龄(56.44±3.28)岁,女患者21例,36例男患者。肿瘤部位:6例横结肠,3例升结肠,13例乙状结肠,30例直肠。57例资料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全部活检病理诊断,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作对比,总结活检病理的诊断价值。
使用肠镜给予活检,按常规结直肠癌进行标本取材,石蜡包埋,并给予2 um连续切片和HE染色。对石蜡切片给予阅片,仔细观察癌侵及粘膜下层浸润情况,并对活检标本取材深度及粘膜肌层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再由高一级病理医生复查结肠及直肠活检切片。活检标本癌组织中有平滑肌纤维,诊断癌侵及粘膜下层有意义。根据WHO标准对术后标本进行病理诊断。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活检病理诊断结果 57例经活检病理诊断,4例管状腺癌,占比例7.02%;15例黏液腺癌,占比例26.32%;30例低分化腺癌,占比例52.63%;印戒细胞癌8例,占比例14.04%。
2.2术后病理结果 57例经术后病理确诊,3例管状腺癌,占比例5.26%;16例黏液腺癌,占比例28.07%;31例低分化腺癌,占比例54.39%;印戒细胞癌7例,占比例12.28%。
2.3诊断准确率 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比较,诊断准确率88.26%,误诊率11.74%,其中管状腺癌符合率75%(3/4),黏液腺癌符合率93.75%(15/16),低分化腺癌符合率96.77%(30/31),印戒细胞癌符合率87.5%(7/8)。
3 讨论
当前,结直肠癌病因尚未阐明,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肿块达到1~2 cm时,肠粘膜因肿瘤侵蚀受肿块异物性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排便时排出少量粘液,部分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便血等[1];中晚期患者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并伴有排便不尽、里急后重、便次增多、便意频繁;晚期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组织,骶前神经丛受侵引起腰部及骶尾疼痛,侵犯前列腺及膀胱等,引起尿急、尿频及排尿困难。当肿物不明显或比较微小时,可给予内窥镜活检诊断;当患者有溃疡症状或肿块明显时,应实施手术[2]。本文结果显示,4例管状腺癌(7.02%),15例黏液腺癌(26.32%),30例低分化腺癌(52.63%),8例印戒细胞癌(14.04%),而术后病理结果为3例管状腺癌(5.26%),16例黏液腺癌(28.07%),31例低分化腺癌(54.39%),印戒细胞癌7例(12.28%),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率为88.26%,误诊率11.74%,准确率高,提示活检病理诊断有效、可靠。
活检病理对低分化腺癌的诊断符合率96.77%,患者HE染色形态为肿瘤无包膜,肿瘤细胞穿插纤维性间质,呈片状排列,偶有特异性形态特征,30例中,4例肿瘤细胞被纤维性间质所围绕,且为巢状排列;有1例肿瘤细胞的胞质丰富,且核小。
分析影响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性因素:①标准活检钳取得的组织深度相对较浅,未超过黏膜的肌层;②活检标本的数量少,适当增加标本数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活检过多,也易造成择期手术病灶表面形成凹陷,影响术后确诊;③手术前活检获得的标本大小有一定限制;④放大结肠镜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供有效靶向指导,但临床进行活检时,多使用内镜,未使用放大结肠镜,导致凹陷型病灶或扁平病灶细微改变无法清晰显现,易引起漏诊[3]。由此,建议使用放大结肠镜,深入判断病灶的性质及浸润深度,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
曲召福[4]研究表明,大多数凹陷型病灶及扁平病灶是低分化腺癌,其几率较无蒂型病灶高,在本研究中,低分化腺癌31例,无蒂型病灶12例,与相关研究有较小差异,表明结直肠癌病灶形态表现和病理诊断及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实际诊断时不能凭病灶形态确诊。需注意,为有效避免患者治疗延误造成病情恶化,减少漏诊,诊断时不宜一味的强调黏膜下层及黏膜肌浸润,但也不宜简单诊断为黏膜内肿瘤,需视情况给予描述性诊断。
综上,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价值较大,有极大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立.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4):24-25.
[2]简华勇.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09):1947.
[3]王志永.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3):87-88.
[4]曲召福.探讨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3):176-177.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