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塑钛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6-11-19刘钟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跟骨骨折

刘钟

摘要:目的 比较可塑钛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巍山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A组(可塑钛板内固定)与B组(空心钉内固定),每组各15例。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关键词:跟骨骨折;可塑钛板;空心钉

根骨骨折患者由于足弓本身的生理结构与形态产生紊乱的情况,再加上跟距关节的损坏,致使患者本身的负重行走能力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临床中,针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在于恢复跟骨的形态和结构,以此来缓解跟距位置的损伤情况,避免骨折畸形愈合之后引发患者在后期发生功能性方面的障碍。针对Sanders分型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实现关节面的复位完整性与稳定性,患者后期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导致患者的行走与负重能力受到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巍山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A组(可塑钛板内固定)与B组(空心钉内固定),每组各15例。A组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为(34.7±5.9)岁;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2例。B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为(35.1±5.8)岁;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型7例,Ⅳ型2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侧卧位与硬膜外麻醉,如果患者存在双足骨折,则需要进行体位变换。

1.2.1 A组 针对A组患者,采用可塑钛板内固定,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骨膜下剥离,将跟骰关节与距下关节暴露出来,同时将腓骨下段的外侧暴露出来,选择骨膜剥离器进行外侧壁分离,切口位置的组织分别向上下两侧进行翻起,分别采用克氏针在骰骨、外踝以及距骨位置进行固定,使得术野充分暴露出来,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塌陷位置的关节面,将关节面向前下进行翻转,尽可能将后距下关节整体撬起,使得关节面恢复到平整状态,Bohler角恢复到30°左右。采用11mm直径的克氏针穿过距根后关节面进行临时固定,针对骨缺损位置,选取异体骨或者髂骨进行填充处理,在外侧位置采用可塑钛合金钢板紧贴跟骨外侧壁实施固定处理,拆除克氏针。操作完成以后,透视位置满意之后进行负压引流留置,进行逐层缝合,进行包扎以后选择支具进行外固定处理。

1.2.2 B组 针对B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行跟骨前外侧正中纵形切口,进行分离后将跟距关节面暴露出来,选择克氏针结合点式复位钳从后面把分离的跟骨骨块进行撬拨复位,将跟骨的高度与长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进行Bohler角与Gissane角恢复,从跟骨后侧置入导针以后,再将对应长度的空心钉置入。选择神经剥离子与骨膜剥离器在切口位置进行翻转关节面与塌陷骨块的撬拨复位,将跟距关节恢复到正常水平,必要情况进行髂骨颗粒松质骨填塞,针对跟距关节面周围相对较大的碎骨块,采用空心钉进行固定后再置入对应长度的空心钉[2]。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侧位X线片中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范围。

2 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针对Sanders分型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中通常选择切开复位可塑钛板进行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本身也是可以肯定的,然而因为切开复位创伤较大,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克氏针撬拨复位进行空心钉内固定属于一种微创手术,空心钉本身具有保障骨折位置血运顺畅、周边组织损伤小、不易感染以及骨折创面损伤小等优势,尤其是采用小切口不仅可以针对跟距关节面进行有效的复位,同时能够针对较大的碎骨片进行固定[3]。

针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塑钛板进行治疗往往需要剥离更多的跟骨四周皮肤,采用克氏针进行皮瓣牵拉,可能会导致其血供受到影响,而在皮下缝合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张力过高的情况,上述情况极为容易引发螺钉外露、感染后钛板、软组织坏死以及术后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选择克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具有损伤小、操作便捷以及复位效果显著的优势,能够利用C型臂X线机针对骨折片与空心钉定位实施多次调整,将跟距关节直接撑开之后能够促进骨折与关节面进行复位,空心钉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骨折折断端之间的强度,固定效果良好,患者能够在早期实现足踝功能训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4]。

本组研究数据当中,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B组患者,其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采用可塑钛板治疗的A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针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由于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又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势,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滨,王刚,张晟,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使用骨科杂志,2009,01:12-14.

[2]曹立海,彭义,闫荣亮,等.累及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02:169-172.

[3]王震.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4:1402-1405.

[4]肖嫚.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拨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研究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探测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跟骨骨折48例临床诊疗分析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弹力加压包扎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