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研究

2016-11-19张青梅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护理干预创伤性

张青梅

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3例。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度舒适为75.8%,对照组的高度舒适为42.3%,对照组的高度舒适比远远低于实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远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

关键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护理干预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指的是颅脑外伤后脑组织受到损伤,脑皮层细小血管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出血率高、突发性剧烈头痛、死亡率高以及发病急等方面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晓的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实验组中有5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8.6±3.11)岁,平均病程时间为(4.15±0.85)d。对照组中有6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9.3±3.25)岁,平均病程时间为(4.26±1.0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炎、营养神经药物以及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头痛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护理等方法。

1.2.1头痛护理 ①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详细告知患者产生头痛的主要因素,例如饮酒、月经来潮以及情绪焦虑等都是影响头痛的相关因素;②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保持病房内的干净、舒适环境,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让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③指导患者进行缓慢深呼吸、练习气功或者接受相关理疗等治疗,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处于头痛抑制装填,让患者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等。

1.2.2用药护理 遵照相关医嘱在使用甘露醇时应快速静滴,最好在30min内输完,在选择穿刺血管时应该尽量避免小的血管,防止刺激血管;对使用尼莫地平药物的患者应该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看患者手否有胃肠不适以及皮肤发红等特征,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的控制好输液速度。

1.2.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脉以及呼吸等变化,重症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缺氧情况时,需要立即提供吸氧治疗,与此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电,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1.2.4心理护理干预 ①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随时保持高度的服务理念,并且充分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照看患者;②对患者详细地介绍临床医师以及病房的环境等,对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一一介绍清楚,并且对患者的家庭情况、心理因素等方面了解清楚;③详细地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疾病的发展,让患者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树立起极大的自信心,战胜病魔。

1.2.5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干预 ①锻炼患者的下肢,避免由于长期卧床而产生血栓;②患者卧床之后一般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会下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帮助患者翻身,并且按摩受压部位,及时更换床单、被罩,擦洗患者皮肤,避免出现褥疮。

1.2.6康复护理 治疗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康复训练的相关注意事项,稳定患者的病情后,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锻炼肢体,避免发生关节畸形。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舒适度的比较,主要包括高度、中度、低度等舒适。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其中无效为1例,有效为2例,显效为10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其中无效为3例,有效为4例,显效为6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度舒适为75.8%,对照组的高度舒适为42.3%,对照组的高度舒适比远远低于实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脑外伤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重度颅脑外伤中,所占比例为36.8%左右[3]。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被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脑表面和颅底蛛网膜池混合型;②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型;③颅底蛛网膜池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伴有头痛、呕吐以及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一旦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方法,势必会给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4]。

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高度舒适为75.8%,对照组的高度舒适为42.3%,对照组的高度舒适比远远低于实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远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静,吴海滨,赵冬青,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1(19):151-154.

[2]黎英兰,黎小康.舒适护理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2):267.

[3]郑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8):210-211.

[4]陈宏玲,刘振川,陈明慧,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0-621.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护理干预创伤性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