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重塑石油企业良好形象

2016-11-19完石光

关键词:企业形象社会公众重塑

完石光

摘 要:作为石油企业,面对油价持续下跌和国内成品油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如何使企业经久不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激发出员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重塑石油人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是推进石油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石油企业;公众形象

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9-2

1 企业形象含义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综合的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产生的总体形象和评价。具体来说,企业形象是由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内在素质和由企业名称、品牌商标、物质设备、技术装备、公开活动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外在表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企业形象。[1]

2 石油企业公众形象现状

据人民日报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减少,但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以中央企业为例,2002年至2011年,其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2]从数据上看,央企一直以来注重在硬实力上的建设,而忽视软实力的建设,例如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企业公共形象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国的石油企业由于其历史沉淀和积累,在市场化改革的今天,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并名列前茅。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石油企业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的行业文化。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石油企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涨油价”,“高福利”等问题提出质疑或者说存在误解。近几年,石油企业接连出现丑闻,中石化发生的“奖金门”,“天价酒”事件,加油站曝出“问题油”、“掺水油”事故。中石油的输油管道爆炸,储罐爆炸等事故接连发生。受到诸多丑闻和生产安全事故影响,石油企业形象严重受损。目前,新媒体力量的出现,如网络、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媒体等,使这些事件、事故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把石油企业推向舆论焦点。在这个公众监督的年代,一些事件事故被偏激看待甚至被放大化,这是石油企业必须经历和迟早要面对的。特别是在石油企业的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代,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 重塑石油企业良好形象的必要性

3.1 重塑形象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并强调,国企发展事关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安全,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和形象公关力度,增信释疑,促进了解,树立良好形象。石油企业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石油企业稳健发展,让中央放心、公众认同、员工满意。

3.2 重塑形象是赢得社会公众理解认同的重要举措

中国石油企业是中国工业的龙头,作为一名石油人,头顶光环,感到无上荣耀。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安全环保形势、党风廉政建设、油价气价、股价等,都是社会公众的关注点。然而在逐渐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的诉求更加多样化,对企业的期望更高、监督更严。他们对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冒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风险辛勤劳作,忘我奉献并没有清晰的看到。相反,却看到了个别领导违纪违法案件和一些安全环保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对原本有着良好形象的石油企业和感到无上荣耀的石油人而言可谓杀伤力极强。对此,石油企业必须适应在社会公众的聚光灯下推进工作的新常态,全面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用经营业绩、产品服务、阳光运作回应各方关切,取信于社会公众。石油企业走新的管理走势,即企业形象管理已迫不及待。

3.3 重塑形象是百万石油员工的共同愿望

曾经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享誉全国,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精神源泉。1964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工业学大庆”,并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1981年,中共中央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内涵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1990年,江泽民同志把大庆精神进一步阐释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009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3]中国石油的历史成就和良好信誉,是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形成的,广大干部员工十分珍惜、无比自豪,对少数领导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深恶痛绝,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感到痛心,也为公司形象受损担忧。挺直脊梁,重塑良好形象,找回歌词中“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的自信,让石油企业良好形象重回公众视野,事关广大石油员工的荣誉和前途,更是百万石油人的共同心声。

3.4 重塑形象是推进企业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将维持供应宽松格局,国际油价可能较长时间低位震荡,使石油石化行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石油石化行业产能过剩、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加大改革力度,投资主体、市场主体更趋多元,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并且,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上的竞争、人才上的竞争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而是逐渐转变为企业形象的竞争。因此,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重塑石油企业良好形象的建议

4.1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之魂,是企业形象的精髓。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形象管理的核心。[4] “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万科精神”、“娃哈哈家文化”都属于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外化为企业的形象,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和凝聚力。中国许多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到做外部市场上,这是好事,但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内部支撑也是靠不住的。人人常说,小型企业靠营销,中型企业靠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支柱的石油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努力构建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使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4.2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企业形象管理

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核心”作用。一是要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二是要有顽强的工作作风,发扬石油企业“铁人精神”的传统文化,带领群众激励前行。三是要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以人格魅力感召和引领群众。这样才能在员工中间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企业形象管理良性发展。领导干部的“核心”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可以激励并带领广大员工为石油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3 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受损的企业形象

国务院国资委领导曾指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5]承担社会责任是指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广大社会公众负责的一种观念意识及表现行为。要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以增强广大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依赖感,促使企业效益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作为央企的代表,石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软实力,提升品牌效应,提高美誉度,努力扩大企业文化的正面效应,减小负面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白银亮.企业形象管理浅论[J].商场现代化,2008.4:537.

[2] 稳中求进.央企发挥中坚作用[N].人民日报,2012.4(01).

[3] 石油魂.中国石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EB/OL]

2012.4.

[4] 熊光华.论企业形象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

[5] 宋宁宁.关于石油企业公众形象的几点思考[J].石油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2).

猜你喜欢

企业形象社会公众重塑
企业形象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维护企业形象 反击国外“专利流氓”
《企业形象识别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实战对接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