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2016-11-19张勇
【摘 要】伴随着当前我国正趋于向大众化转型的高等教育以及持续步入成熟化程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各界加大了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的关注力度,与之相适应的是高校当中日趋显现出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性。本文对于我国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显现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细致分析,从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此来为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持续发展进步建言献策,并能够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问题;原因;对策
0引言
职业的含义为就业人员所进行的能够获取报酬的事务的类型,是具备劳动力的人为获取报酬而付出脑力与体力劳动,并服务与社会各行业的长期性的劳动形式。职业所具有的含义、类型、性质等和阶段性的社会发展进步,以及生产力显现层次息息相关。全社会的有序运行和不断形成的发展变化,都是基于全部职业的职位来进行有序化的持续性推进,以及全部在职劳动者全身心的付出其精力与时间、学识与智力、脑力与体力。职业立足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不同的职业分工之内,在具有工作性质差异性的职位中,劳动者的职业在工作的既定目标、性质内涵、地域场地、报酬福利等诸多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在人的一生当中职业生活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需要耗用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是个人自身的人生理想抱负、生活层次,情感流露、心理需求、以及幸福指数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显现。所以,对于高校学生进行就业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现今高校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未能获得充分性满足
通常学校对于就业职业指导存在着不客观的认知,仅仅是单纯的以为此为专门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设置的培训,倘若只是简单的对于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划上等号,以致形成部分大一或者是大二的学生未能获得较好的就业职业指导;并且高校较为注重对在即将毕业学生作为就业职业指导,在学生毕业并步入社会之后,倘若依然未有入职就业,只是出于待业状态,学校有关方面也同样未进行持续性跟进处理,这就会让未能入职就业的已经毕业的应届生难以接受到较多的就业职业指导。不但存在一些学生未获得就业职业指导的情况,而且大学生难以获得就业职业指导的需求的状况,仍然显现于现有的教学课程有部分的内容无法满足高校生的实际需求。一些学校注重于按照国家政策来理解就业职业指导课程,从而忽视了对于应聘时的面试的心理素质及技巧的培训,同时也未注重对于劳动法的培训,对职业设定规则、职场的适应能力等的相关培训。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于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困难时的进行的心理疏导、减压培训,以及如何客观看待就业困难的心理反映等诸多问题。
1.2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及个性化
实施较好的职业指导,既能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并进入职场,还能对其进行中长期职业规划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不少高校的系统性职业指导较为缺乏,难以起到有益于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理念及职业理念的重要作用。这是由于在高校的职业指导较多会注重于处理所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从而较少关注于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方面,不能让学生形成较多信任感。更多是注重于就业率本身,难以形成对于学生职业规划的入职第一步的基础夯实,当前高校中对于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多流于形成,而未能深入发展,较为缺乏其指导建议与内容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尤其是部分高校缺乏对于自身毕业学生就业入职之后的实际状况的调查统计,从而忽视了对于就业成功率较低的内因的深入分析与细致研究,以致未能形成规范化职业指导工作意见,尤其是严重缺乏对于毕业生就业之后入职的跟踪统计的实际数据,从而难以客观看待及理性分析就业当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对于高校毕业生遇到的就业问题的应对措施不能不到位,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水平层次的整体提升。
1.3未能实现职业指导的会员参与
职业指导的公共化显现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方面,由社会、学校全体师生以及家长共同发挥作用,并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职业指导工作联合机制,由于极少数教师因为自身的经验、个人的阅历、见解、知识等多方面的影响,未能让学生客观认知所学专业的性质,未来的发展前瞻性,就业的领域等问题,极少数教师也未能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分析以及科学指导。而另一方面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学生也未能进行主动参与。例如,学生对于部分就业信息已有掌握,可是因为学生自我的求职意愿不符合职业的具体需求,以至一些学生未能把握好入职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状况。也存在一些学生较为重视入职就业问题。可是因为在校学习阶段没有制定合理的就业计划,仅只是作为自我思考,未能积极走入社会去获取更多就业机会。
2 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高校未能正确认知就业职业指导工作
在高校当中虽然就业职业指导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可依然存在部分高校未能正确认知就业职业指导工作,未能将其上升到有关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发展的宏观视角上来看待此问题。形成了仅只是注重就业率表面数据,未注重就业率质量,以致产生了未能依据就业指导来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体促进与提升的现状。学校的自身资源未能侧重于整体规划学生职业理念,能力的培养,以致助推了学生日益困难的就业问题的出现。因此学校应该改进职业指导的工作,使之更适应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2缺乏大学生个性化职业规划档案的构建
积极应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指导,进一步来对就业的质量,以及学生职业长期规划进行整体提升,实施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重点在于应建立包括学生个性化特点资料、职业中介服务信息、就业服务信息的学生就业档案,让负责职业指导的教师能够全面认知学生的求职意向,还能够使招聘单位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拓展就业渠道。选择求职意向,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3学生意愿未能与职业指导工作充分融合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步的趋势,社会中的职业种类划分为更加细化,这就应使社会实践需求和高校职业指导密切联系,从而顺应职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现今,部分高校缺乏与社会的密切关联性,实施的职业指导工作未能深入实际,使得学生忽视了此项工作的关联性,因此实施职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对就业问题具有客观认知,从而在学生向职场工作者的人生过程转进中,能够更趋于理性的去进行认知与实践。
3解决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3.1充分应用市场来对学生实施指导工作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远景发展是就业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所在,社会职场对怎样的人才需求?就相应的进行怎么样的人才的培养,当今存在的重点问题为高校毕业生与社会职场交流与互动较为缺乏。对职场的人才需求未能够有客观认知,因此应让学生主动接触社会,相关的国家就业指导政策法规,职场的实际需求,都是一种人才市场的信息及可利用的因素。另外还体现出的重点问题在于,学校应按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对所设置的专业的合理性进行适度调整。应该有意识的规避产生就业市场已经具有部分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不乐观的状况,而在高校仍然还在增加此类专业的招生人数的不明智做法。
3.2基于个性化来实施职业指导
个性化职业指导能够对职业指导层次进行提升,使得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获得满足是与学生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具有着紧密联系,以个性化职业指导来进一步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应按照在校就读阶段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其所填写的各类资料信息,以及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专业的学习情况,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建立起个人完整的人才资料档案,在毕业时可便捷的进行就业推荐。同时,应提升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实际作用,实现个性化职业档案信息在特定的就业合作单位的资源共享。
3.3帮助毕业生进行就业心态调适
通常而言,学生就业即是从就业意愿转化为社会的现实职场生活的一个人生进程,应对现今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现实状况,较多学生产生了各类急切与焦虑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就业形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应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并积极参与相关校园招聘会服务工作,让学生对于社会需求的人才,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知,调适自身的存在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对自我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安排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并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而来了解职场当中的现实状况,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就业时较好的进行从普通的学生到入职就业者的身份切换,并顺利的进入职场的工作岗位、走向社会。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开展对学生的就业职业指导极其关键,虽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应该对此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积极面向社会的人才需求来提供适合的高素质人才走向就业,同时为社会的人才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而持续开展好就业职业指导的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宁. 试论职业指导在高校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45-47.
[2]张春霖. 关于高校学生职业指导问题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1-13.
[3]尹刚.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天中学刊,2010,05:63-64.
[4]莫华. 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2:60-61.
[5]梁杰芳. 高校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2:37-40.
[6]王艳琴. 高校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2013,A4:158-159.
[7]高继花. 浅谈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2:10-11.
作者简介:
张勇(1988~),性别:男,硕士,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教育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