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怎样进行分层教学
2016-11-19高洁
高洁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一个必然选项,然而,很多学科教学工作却长期被束缚在课堂教学制度中,统一的备课、统一的授课、统一的作业设计与课外辅导等等,都难以兼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物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同样面临这种“一刀切”式的统一教学模式的尴尬,并且与其它学科相比,这种缺少分层的统一化教学对物理学科教学的影响更大.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在物理学习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而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差异,最终的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完全放弃物理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物理教师开始尝试着在课堂教学形式下将分层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试图通过科学有效的分层来弥补统一化教学的不足,更好的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中尝试过这一教学模式,并且针对自己的一些教学体验,总结了几点物理学科中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方式.
一、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分层教学活动针对的是学生主体,因此,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依据有哪些呢?关于这个问题,一些教师往往给出了十分片面的答案,那就是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分层依据,这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分层方式.考试成绩仅仅反应的是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成果,不可能全面的反应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性,如果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划分依据,势必会影响学生分层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能力、性格特征等等,这些能真正地从多个方面反映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这些差异性合理地进行层次划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处于一个最利于他们发展的层次之中.除了划分层次的依据要全面以外,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教师还需要考虑两个小问题,一是教师划分学生层次的时候要尽量做到隐蔽性,即教师自己心中有数即可,无需广而告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及时的调整.学生作为一个动态化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尽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学生可能成果突出,已经符合更高层次的学生标准,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他调整层次,以保证学习层次的持续激励作用,而有的学生可能无法适应当前的学习层次,这时候,也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层次调整.
二、分层设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以往的统一化的班级教学中,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在统一化的目标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这对于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合理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目标通常针对的都是数量较多的中等生,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来说缺乏挑战性,既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浪费了这部分学生的潜能,而同样的目标对于学困生来说基本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指导意义,并且对学困生来说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自信,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由此可见,统一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在分层教学理念中首先要改变的内容.即使在统一的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水平设置具有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努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一个“努力方能达标”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例如,笔者讲到“机械能”时,就把本章的教学目标细化成以下几个部分:(1)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基本内容;(2)理解机械能相关的计算公式;(3)熟悉不同的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计算;(4)了解动能定理的一些综合性的实际的应用.对于物理学习存在较大困难的学困生,笔者只需要他们完成前两个目标即可,而针对数量最多的中等生,笔者要求他们完成前三个目标,至于班级中少数几个能力较为突出的优等生,则要完成四个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都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设置的,有了这种层次性的目标后,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了可以努力实现的学习目标,从而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可能.
三、设计层次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以导学案为工具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导学案.为了便于操作,一个班级设计两套导学案即可,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的版块内容可以保持一致,而合作探究的环节,则可以适当有一些区别,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探究的问题不能过多,并且要保证基础性,而配套的练习也以基层训练为主,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探究的问题上多一些拓展性的思考要求,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讲到“摩擦力”时,在合作探究题目上,笔者就给出了两个方案,针对普通学生,给了这样一个探究题目:在严寒的东北森林中,伐木工常常用马拉雪橇的方式将山里的木材运出去.现在有一个钢制的雪橇,上面装的木材重量为4.9×105 N,假设道路是水平的,马用980 N的水平拉力拉动雪橇匀速地前进,求出雪橇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出这样一个探究问题:现有一名滑雪运动员在倾斜角为θ的滑道上匀速下滑,求运动员与滑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四、实施层次化的授课技巧
课堂授课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考验教师分层教学技巧的环节.在同一时间和环境下,怎样让授课过程体现出层次性呢?一方面,在具体的讲课方式上要呈现出差别.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讲少练,并且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注重知识基础和系统,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注意少讲多练,并且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而对于优等生,则要以问题引导探究的方式为主,要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除了授课方式上的差别,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来体现授课过程的差异性.
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颇费心力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学生来说,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的更加轻松,也更容易出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不断地应对挑战,大胆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融入分层教学理念,并在不断的实践磨练中总结经验、习得方法,不断地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分层教学技能,以通过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