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情深写人生
2016-11-19曹琦琦
曹琦琦
山东淄博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展脉络,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淄博的特色产业,而其中的刻瓷艺术,更是具有鲜明的淄博地域性特色的代表工艺。在这个陶瓷艺术大师林立、艺术底蕴深厚的北方瓷都,宋建民大师以其独特艺术创作风格——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享誉淄博陶瓷界,得到许多前辈大师陶艺家的好评。酣畅淋漓的水墨大写意彩绘洒脱飘逸,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创作激情,而栩栩如生的工虫重彩刻瓷,又如点睛之笔,聚万仞于一点,使酣畅淋漓、洒脱飘逸的水墨大写意之气,收于一点。艺术创作之意趣,正在于此。
初见宋建民,他那温文儒雅的气质和周身浓郁的艺术气息,恰似一幅传统而又快意的水墨画,清新自然而富有生气。宋建民老师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艺术创意方法与艺术理论哲学研究,艺术实践创作经验丰富。他总是把抽象的艺术哲学概念,通过现实客观的比喻,使你茅塞顿开,很清晰地明白抽象的艺术哲学概念。在技术、工艺、艺术相互关系与区别中,宋老师重点谈了三者之间的区别:“技术工艺是操作层面的事,是技不是艺,因为它不作用在意识领域。艺术首先是思维意识的活动,然后通过技术工艺表达出来。艺术重思维意识的表达。”毕业后宋老师一直在山东轻工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是淄博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副教授,专业带头人,是国家教委,人力社保部颁发证书的教学与实践双师型人才。工作教学之余,宋建民大师多从事绘画陶艺创作,近两年来致力于水墨清韵彩绘与工虫重彩刻瓷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创作出了多件高品质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品。其中水墨清韵刻瓷作品《听秋》获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鲁王工坊杯》金奖,水墨清韵刻瓷作品《望秋》获2014年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花冠杯”金奖。
宋建民老师表示,他对陶瓷和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无以言表,对其探索和创新的步伐永不止步,每创作一件作品,都会融入他最大的热情。因此欣赏宋老师每一件作品,都能感受到来自他自身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富有无限的灵动的美感。在创作并完善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创作中,宋建民老师沉醉其中,潜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宋老师坦言,万事开头难,一墨一彩,一工一写是自己立足淄博传统刻瓷艺术与彩绘工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但是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具备独特的艺术性,就必须始终不停的进行创新,在不断的洗练和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使每一件作品都经得起推敲。宋老师的创作始终遵循率意清新的写意与严谨精细的工笔重彩表现风格,适当进行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在创作中保持率真、洒脱、的创作真性情,在表现写意水墨效果与重彩工虫刻瓷结合上获得了雅俗共赏,相对完美的艺术形式。
由具象到写意,由生涩到熟练,宋老师的作品源于生活,取于自然,同时又充满自己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正如采访中宋老师常说的那样,“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定要高于生活” 。纵观 宋老师的作品,有清新自然的荷塘一隅,有精巧鲜丽的工虫,可称得上雅俗共赏,一得天工。
观宋建民老师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即时性创作,难以被模仿复制。因为宋老师的创作是在自己常年艺术修养基础上,即时发挥一蹴而就。艺术修养,品位境界的形成,需要一个艰难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一时而就。
在一个大的构思意向下,根据初步的造型、便开始作品艺术进行创作,这种脱离呆板纸稿的原创作品必然独一无二,就算复制临摹,也无法对率性洒脱写意风格,进行艺术的复制。再加上宋老师在创作时,不仅投注了自己的感情,也将自己多年的艺术修养融汇到作品中,每一道线条的走向,每一处落笔,都充满了艺术的灵动和鲜活,没有多少年手上功夫是很难达到这种艺术表现力的;这大大的区别于其他陶瓷艺术作品重工艺特性。
流畅而自然的线条变化、清新的水墨表现和重彩工虫刻画相呼应、不同于一般工艺制品的艺术感、清新雅致的文人气息,均是欣赏宋建民老师作品所能得到的艺术感受。正如作品《晴秋》表现下的秋日荷塘风尚,简约明了清新自然,一隅的荷塘传送着亘古的寂寥之声,散漫着旷古之幽情。传承着生命的过去与未来,令人萌发对生命的眷恋之情。洒脱简约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的想象。
宋建民老师常说“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完善,都是在对作品的不断创作中逐步形成的。不断尝试是保持作品常新、艺术常青的唯一道路。只有在不断尝试创作中,才能体会到艺术品质更深的内涵,只有不断学习吸纳,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具魅力,使我们的艺术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宋建民老师的作品,雅致、率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学院派艺术风尚,典雅大气,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艺术品鉴及收藏价值,其匠心独具的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独具开创性,未来也必将成为淄博陶瓷艺术创作的一张名片,原创新风中的代表。这种原创艺术表现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宋老师独具匠心的艺术收获,也是淄博刻瓷艺术的升华的一次积累。期待宋老师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淄博第一人这张艺术名片更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