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2016-11-19吴国园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红磷试管二氧化碳

吴国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每个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对于初中化学学科而言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注重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演示实验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演示实验引入课堂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有效获得新知,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演示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与思考.

2.师生一起对实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3.在教师实施实验操作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现象,提高实验的观察度.

4.在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要求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解释.

5.比较实验结论与实验前的预想是否一致,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空气成分的测定”这节内容时涉及到一个“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在实验前,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烟”和“雾”的区别.

接着,实验环节中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红磷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冷却之后松开弹簧夹,会有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进入集气瓶中.”

问题随之而来:

问题1:白烟说明了什么?

问题2:生成物是固体,是什么固体呢?红磷和氧气的反应以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问题3:有多少水进入了集气瓶?为什么会是这个量?

实验的感官刺激,加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学生对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教学也不应该局限在此,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

问题4:为什么有时候进到集气瓶中的水小于五分之一?请解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5:实验为什么选择红磷?是否一定需要用红磷?如果可以,请举出代替药品?

二、注重方法的比较

实验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一些实验方法,我们在实验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比较.

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实验,在气体收集上,通常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下比较和分析.

1.排空气集气:整个实验取一支小试管,将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伸进去,接着检验的方式为用点燃的木条在试管口进行检验,一旦“验满”,就用一小胶塞将小试管口旋紧,同时将“标[HJ1.5mm]签A”贴上,待用.

排空气集气的操作与如下两个考查要点连接:

(1)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在具体的实验比较过程中,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应伸入小试管底部的原因是什么?”(充分排尽管内空气.)

问题2:那么怎么表示验满二氧化碳呢?(将燃着火柴放到试管口,如果火柴熄灭,那么就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2.排水法集气:再迅速换1根短弯导管,将其一端浸入水槽中,并在倒置的充满水的小试管内通入气体,集满后,用小胶塞旋紧小试管口,用布擦干外表,贴上B标签,待用.

这个操作与如下两个考查要点连接:

(1)将水注满试管的操作;

(2)将气体导入试管的操作.

通过上述方法的介绍,那么,哪一种方法好呢?实验是如何检验呢?

3.对比浊度变化:分别打开A、B两支小试管的胶塞,往其中均注入约占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再用胶塞旋紧小试管口.然后同时用力上、下振荡,仔细对两支试管内液体浊度发生的变化.

4.这个操作与“塞紧管口的管内液体的振荡”这个重要考点

用手指按住胶塞,进行上、下振荡.(使馆内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充分反应)能看到如下实验现象:

【振荡前】倒入澄清石灰水后,A、B两试管内均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FY=]CaCO3↓+H2O

【振荡中】振荡2、3次后,两试管中白色浑浊均有所增加,说明试管内的二氧化碳得到了进一步反应.且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更浑浊.

【振荡后】反复振荡后,两试管内白色浑浊均有所减少,且B试管减少更为明显.因为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浓度更大.

浑浊变澄清的原因:

CO2+CaCO3+H2O[FY=]Ca(HCO3)2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我们实验的设计与问题的设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感.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总是期待着结论,而不愿意自己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即使走进实验室,也是对课本上的实验原理或实验报告册上实验步骤机械地模仿,照方抓药,却不知为什么要这么样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学生缺乏实验情感导致的,因为缺乏情感所以对实验过程不关注,当然对实验探究的本质也就忽视了,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时帮助学生排除认识上模糊的地方,培养学生谨慎、细致的科学态度.

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有这样的一个实验操作:“为了确定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已变质,可取其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判断,笔者发现所教班级的学生很多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对了,也难以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很多学生对课本中的实验结果进行死记硬背,结果导致新的错误生成,很多学生无法正确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鉴别.这是为什么呢?出现这些错误的本质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学生对碱和碱性理解不清” 是导致错误的根源: “NaOH溶液显碱性”这是初中学生所能理解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NaCO3溶液也显碱性”,这就导致了错误结论发生.那么,到底应该选择哪种药品进行鉴别呢?放手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整个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巡视和引导,最终可以得出运用“稀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等”进行鉴别.

总之,我们的初中化学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借助于实验这个窗口将实验方法、化学知识、技能等内容与学生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才能长时间的维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最终不仅仅能够在中考化学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也有利于高中化学课堂及以后的学习.

猜你喜欢

红磷试管二氧化碳
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装置的新设计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红磷阻燃尼龙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试管难题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冬季的故事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英文)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