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龄特点的初中化学教学建议
2016-11-19张红霞
张红霞
新课程改革日趋深化,改革的目的在于减负增效,更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亦是我们施教的对象,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实施化学教育教学.本文首先分析初中学生的特点,接着就如何立足于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一、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笔者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对初中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独立意识增强,有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初中的学生处于13-16岁的年龄阶段,成人感日趋增强,尤其是到了初三即化学学习的发端,学生的依赖感处于最低值,渴望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尊重和肯定.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在课堂上都希望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和与他人的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意识增强.
2.认知水平处于发展中水平,记忆偏于感兴趣的事物
初三学生记忆力、思维品质相比于以前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注意力偏向于有意注意,学生课堂注意的内容更多地转向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外明确的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而且学生的知识记忆也越来越具方法性和策略性,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尝试着运用化学概念来进行判断和推理,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3.交往能力明显增强,能够积极互动、倾听和合作
化学知识应该是学生“学”的,而不应该仅仅是教师“教”的.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而言,如何“学”好呢?笔者认为化学教学必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生生合作、先学后教,即化学可以学生“学”好,而不是仅仅是“教”会.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交往,学生的交往能力如何呢?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课堂上的交往应该有“听”、“讲”、“议”等几个方面.所谓“听讲”,就是要先听后讲,先听懂老师讲的或同伴的发言内容,然后再讲出你自己不同的见解或补充说明.比如某位同学的发言非常到位,我会说“刚才某某小老师的回答很精彩,谁听见了,再来把他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的评价能让回答问题的孩子倍感自豪,也能提醒其他孩子要认真听同伴发言,有时甚至让全班孩子跟着“小老师”一起读一读、说一说,以此提醒这个知识很重要.
二、立足学生特点组织化学教学的三点建议
1.课堂上有序互动,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
初中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其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借助于这一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精心设计情境,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疑问,调动学生探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微粒在不断地运动”这一概念时,进行了如下的情境设计.
情境1 将一瓶花露水带入课堂,上课前在教室讲台周围喷洒,等一小会儿,学生都沸腾了,都说:“好香啊!”
此时笔者抛出问题:“我明明在讲台上喷的花露水,大家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同学为什么也能够闻到香味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小学科学课上也涉及到过相关内容,学生自然就讨论开来,紧接着笔者再设置实验情景.
情境2 演示实验1(如图1所示)
步骤1: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如图1中A);
步骤2:接着向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如图1中B);
步骤3:继续慢慢添加浓氨水,学生观察到现象(如图1中C)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好奇心也被打开:“为什么会变红色呢?”
讨论和总结出结论:“浓氨水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在学生这一认知基础上,继续实验.
情境3 演示实验2(如图2所示),并未将浓氨水滴入溶液中,C烧杯也变红了.
学生情绪进一步高涨,思维也被推向了课堂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烧杯 C 中的溶液变为红色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开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我们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还应该走进生活,为此,进一步抛出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生活.
情境4 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想一想微粒的运动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用生活实例加以说明.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充分地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地思维,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最终又能回到生活中现象的解释,认知、能力和情感均获得了有效发展.
2.鼓励学生解题反思,提高思维品质
课堂上的学习需要课后的练习和作业来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升华,通过练习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在完成练习时,我要求孩子们要仔细读题、规范书写、独立思考.当然,在化学练习中,尤其是新授课后的作业,学生有错误是难免的,因为初中生的心理和身体发育虽然处于快速的发展期,但是毕竟尚未成熟,思考问题也不够全面,出错的机率还是有的,但是如果能够反思,有很多错误是可以自醒的,因此,养成自觉检验、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很重要.每次做完作业后,我都会让孩子们进行检验,哪怕思考一遍,也要看看两次分析和结果是否一致,来保证思维的质量.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鼓励孩子们在做完后自我评价,估一估你的答案合理吗?或者把答案放进题目里面读一读,是否符合题目的意思.久而久之,孩子们慢慢养成了解题反思、重新审题的好习惯.现在,我经常会问孩子们:“你怎么知道你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他们自己还能想出很多方法来检验,方法越多,也就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检验的意识,离“学会学习”也就更近了一步.
3.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学生对知识好奇心较重,动手能力也较强,有实验课时学生几乎是欢呼雀跃的.笔者认为抓住这一学科特点,利用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足书本实验,多做趣味实验.初三孩子在实验过程中玩心较重,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演示实验的规范性不可忽视,课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不能将实验课变为热闹的课而毫无收获.
初中化学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鼓励反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最终让课堂变成“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