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思路
2016-11-19李鸿燕
李鸿燕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本文就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模块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如何组织教学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材中“活动”的教学设计原则
1.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材中“活动”的时候,遵循这一理念.只有在新课标指导下,设计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2.实践性原则
地理教师在设计教材中“活动”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应该是学生们真正去完成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里的正文内容,并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与规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材中“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应该考虑到设计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应该多采用地理实验、考察等,让学生自身“动”起来,从“做中学”,去实践中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学生地位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是占主体地位的”.“一切为了学生”,这要求地理教师设计教材中“活动”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设计“活动”的环节、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都应该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兴趣及爱好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活动”,才适合学生学生的发展水平,以便让教材中的“活动”价值最大化.
4.有效性原则
只有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才能体现出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价值.教师对于设计出来的“活动”,其能体现多大的价值,有效性究竟是多大,这是地理教师在设计前,必须衡量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了主流方式,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意识和提高与人沟通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地理教师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设计,应当包涵以下内容和步骤:
1.确定目标:教师根据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从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来确定该“活动”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该“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
2.方法指导: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一般情况可按照座位分组(方便讨论),确定分组细则后,指定各小组组长来配合协助教师完成合作学习.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详细地方法指导.
3.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小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对老师布置的要求和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并及时记录.
4.汇报成果:在教师和小组长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讨论结束,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各小组进行补充.
5.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以及补充情况,对知识]进行重点小结,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也需指出不足. 而上述几个环节应该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三、教学案例
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 1(人教版)2008 版本,第 63 页“活动” ,该活动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水资源与人类社会”这一知识点中补充材料部分.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数量以及水资源的质量影响都很大,说明在人与水关系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解决人水矛盾有重要意义.该活动材料就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成功案例,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能力不断提高.活动通过三个问题,要求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
1.确定目标
教师:之前,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和水资源的关系,人类利用科技使淡水资源增加.接下来,我们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我们要通过“活动”材料中的三个问题,认识到尽管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开发利用水资源的.
2.方法指导
教师:下面我将同学们分组,每6个人一小组,共6组.每组同学指定一名小组长,在讨论过程中,每位同学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长做好记录,并最后整理汇报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讨论“活动”中三个问题.第1, 2两组讨论第一个问题,第3, 4两组讨论第二个问题,第5, 6两组讨论讨论第三个问题.
3.小组讨论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提出可供参考的有关材料以及做必要的引导,同时也需与学生多交流并观察学生的合作状态如何,便于后期对其进行评价.
4.汇报成果
学生:6组小组长分别汇报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同学及时补充自己看法.
这个环节,完全放手给学生展示、汇报、交流和讨论.
5.教师评价
师生:通过刚才各小组长汇报来看,能够较为完整的回答了教材中三个问题.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决定着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这里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需水量很大的农业的生产,但是以色列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北水南调工程、海水淡化、推广滴灌技术等,使得水资源由少变多.给我们的启示有,加大资金投入和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这里老师想强调一下,以色列的措施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开源”如咸水、海水淡化措施;第二“节流”如推广滴灌技术.同时在对我们启示中的注意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时,要得当、适度地改造我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