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的农村小学教育探微

2016-11-19梁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金学校教育

梁燕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材的重要阶段,它必将为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新时期,如何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滞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评价学生方式方法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还基本上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评价标准,以“分”论教师的教育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手段和方法还大行其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正确评价导向。

(2)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我们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小学老师在疲于“应试”、忙于培训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与学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得并不快。很多老师依然抱着老思想,用着老办法,依据所谓的“师道尊严”,来“教育”生动活泼的学生。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被动、低效。

(3)办学条件落后。近年来虽说农村的小学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区学校相比,与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则差距较大。一些生源较好的学校,不仅缺少课桌,而且缺少教室。部分学校没有像样的生活用房、办公用房,文体设备陈旧,学生活动场所极其有限。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即使有一部分,但都没有合理的使用,甚至有些学校的供水、供电设施都十分老化。

(4)资金匮乏凸显。目前,农村小学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严重匮乏。过去收费标准低,学校长期入不敷出,普九时大部分学校是负债发展,使得很多学校债台高筑。近些年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购置现代教育装备,导致学校债务滚雪球般地不断增大。

二、小学教育的原则性思考

(1)博精统一原则。“博”与“精”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在“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反过来,只有通过“精”,才能丰富和充实“博”的内容。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始终贯彻博精统一原则。

(2)教学相长原则。教与学也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过程。教学相长是教学工作的必然效果。《礼记·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奖励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适当方式提出批评建议。同时,教师也要主动深入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激发创造性。

(3)智德育结合原则。智育,就其内容来说,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智慧教育。智育应该使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创造知识的能力。德育从广义上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教育,是四者的内在统一。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一个人的基础知识结构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把智育和德育结合起来。

三、小学教育的对策性思考

(1)更新理念,育人重于育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在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高举“人”的旗帜,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体现育人重于育分的观念,驱散应试教育的阴影,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立足本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鉴于以上教师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有必要:一是迎进招聘高素质高水平人员。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扩大本科毕业生的分配比例,要想方设法引入年富力强而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才,逐步改变教师老年化的状况,使其年轻化、专业化。二是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加强教师基本技能的进修培训,认真做好业务尖子、学科带头人对其他教师的帮扶带工作。三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学校要有计划地为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机会,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3)广开财路,切实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在办学资金、设施设备、教师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起城区学校带农村中心校、中心校管村小学、强校帮弱校、弱校学强校的工作机制。其次,着力资金进行调控,建立资金流失、浪费追究制度,实行资金收支报批制度,强化领导资金责任审计,严格控制非教育经费资金开支,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再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核实各校债务,帮助学校制定还债计划,监督学校逐步偿还债务。

(4)开拓创新,改革教学方式。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教学质量的内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第二,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教师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角地位,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打破传统的权威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资金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