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简述

2016-11-19黄真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分析

黄真真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教学重点有了新的认识与发展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现代化科学新理念,转换师生角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本文作者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这一课题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分析

初中是学生系统化学习历史的起始阶段,由于历史知识繁杂化,很多学生都畏惧学习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初中生已有学习能力为切入点,系统整理课本知识,主次要分明,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优化教学方法,逐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不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质量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概述

在教学任务中,教学重点是必须完成的最基本内容,教师要以学期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为切入点,合理设置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链,准确而全面地记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历史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心理特征等,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重点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历史知识内容零散、繁杂。以“鸦片战争”为例,在学习该章节内容的时候,需要综合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但在章节内容中,还会提到很多相关的小事件,极易误导学生,不清楚该章节内容重点、难点所在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有侧重地去理解、掌握本节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能使他们拥有一条清晰的学习线索,更好地把握章节重点、难点知识,优化重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这也是教学重点的内容。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加强调历史课程的“课程性”,注重学生历史技能的获取、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是以三维角度为切入点,明确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获取历史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成长。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学目标也得到应有地拓展与完善,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教育功能,而这些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但合理处理、安排教学内容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教学重点的确定。由于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中学历史课程内容在筛选之后,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加上教学内容繁重,教学课时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重点与非重点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本文作者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基点,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予以了探讨。

在新课标背景下,三国鼎立是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是该章节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教学重点为: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初步形成。这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一贯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为其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尽管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不利于学生多角度把握章节教学重点。由于很多初中生都对三国鼎立知识特别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即全方位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引导学生掌握借助图示表述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合理化的PPT课件,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巧妙地导出新课题,使繁杂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变“活”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眼球,积极、主动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各方面特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共同解决新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内容,设计形象而科学的图示,客观地展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并说明原因。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出示的图片大都是这两种类型。即以变形的“人”字为基点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以三个小圆圈为媒介,构建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下面是相关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以图1为例,它是某小组学生设计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想到三国鼎立的形成,脑海中便浮现出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周瑜、张飞。在小组相互讨论后,觉得三国鼎立的形成处于人才辈出的年代,以“人”为切入点,支撑当时的天下,而“人”字形状正好可以把天下一分为三,即魏、蜀、吴三个政权。在此基础上,标出当时对三国鼎立造成严重影响的一些战役,每个政权的建立者、都城等。以图2为例,它也是某小组学生设计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和图1不同的是,是借助三个圆圈来表示当时的魏、吴、蜀三方政权。该组学生解释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当下一些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边界问题,边界处于待定之中。而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一个动荡的年代,肯定存在边界问题。综合考虑,设计出一幅三圆有交集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客观地折射这个动荡的年代。在此基础上,可以在不同的圆圈中标出当时发生的著名战役,政权建立者等,一目了然。

在绘制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学生需要充分想象,优化利用已学的知识点,结合该章节相关内容,绘制形象而合理的图示,更好地表述历史问题,更加深入理解该章节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随之,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历史乃至其它学科学习中,把繁杂、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其更加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主动学习。他们也能在繁杂的历史章节内容中找寻到其中的主线,并以此为导线,准确把握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填充非重点知识,完善已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放在核心位置。教师要综合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注重历史课本知识重点的归纳、总结,以知识链的形式传递给班级学生,并借助导学式等教学方法,把“死”的课本知识变“活”,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以重点知识为线索,逐渐填充非重点知识,健全已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以此,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技能,更多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使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得以提高,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薛广富.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导学,2013(27)

[2]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

[3]李艳华.课程改革视阈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解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4]施晓红.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