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成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016-11-19李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

李娟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我们应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课程编制和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对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成语教学创造一个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新契机,为将来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新课程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成语大会;语文;成语学习;自主掌握

成语是一种相传习用,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来源渠道的进一步丰富,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不再单一的来自于课堂之上,从而形成了“小大人式”的用语用词,结果是“语惊四座”。

成语是中华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神话语言(“愚公移山”等)、历史故事(“围魏救赵”等)、诗文语句(“一鼓作气”等)、口头俗语(“三长两短”等)等。令人感喟的是,当网络词汇大量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例如:你OUT了、I服了YOU等,外语恶补更成为家长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还有多少人会以说成语感到骄傲呢?现实中,滥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成语被改头换面用于各类广告。如:杀蚊的蚊香,是“默默无蚊”,止咳的糖浆,是“咳不容缓”……这种对成语的改装移植宣传,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在学习中对成语的理解、使用。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母语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

一、成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入活力

1.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营造融洽的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挥。

(1)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多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个支持的暗示,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强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对待后进生更要耐心地给予期待性的评价,如“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再想一想,你能说对的”、“你已经动了脑筋了”等。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

(2)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同寻常的看法和见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以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尊重并引导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解除他害怕犯错误的心理。

2.保证学习的充足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用过多的讲和问代替学生的学。首先教师得在时间上有保证。

(1)留足自习时间每次上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先扫除字音障碍,再通过查阅工具书(如字典、成语故事书等)理解词义。或了解成语故事、成语的出处等。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这对学好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2)留好讨论时间课堂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共同解决。每次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看看可以解决一些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是激活学生参与的有效方式。可现实教学中讨论时往往只是好学生的参与后,便草草结束。其实这种活动不能仅仅流于形式,高效的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每人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首先得保证个体切实学习的时间。小组讨论时,时间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使所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得到训练。不能只是一些优秀学生包揽了全部活动时间。否则,学生的活动只会流于形式。

3.提供参与的活动机会

爱活动、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给足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在实际中,我尝试把“教”的权利放给学生。当“小老师”的同学总是十分兴奋的。在小组讨论时。我就给他们一些时间为自己精心准备,从理解的几个成语中挑选出最满意的,教给大家。而听的同学也会格外认真,因为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补充的机会,如再把意思解释得更清楚一些,透彻一些。这时,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位点评嘉宾。

4.大胆借鉴开创学生喜闻乐见“愉悦式教学形式”

(1)表演猜测式教学。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演猜测掌握成语。如“坐井观天、一刀两断、相依为命、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饼充饥、望眼欲穿、望梅止渴”,引导学生上台表演,以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演出每个成语的意思,下面同学根据表演猜测成语,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成语的记忆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2)幽默问答式教学。努力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愉悦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多方搜集、整理,将一些成语幽默地组织在一起,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例:最长的时间——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最快的速度——白驹过隙、一日千里、风驰电掣.

经过多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已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摄取,借鉴《中国成语大会》的形式达到了成语的愉悦式教学。个性化的教学其实无形中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广大教师在课改时要勤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文中成语教学禁忌

在语文课本中,不少成语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如“不约而同”、“先人后己”、“百战百胜”等等。但是,在我国历代群众所创造的成语宝库中,象这样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基本一致的只占极少数,还有大量的是从古代历史事实、寓言、古典作品及流传的辞句中得来的,对于这些成语,就不能用简单的字面意义相加的方法去理解。因此,教学中一般应该注意如下三忌:

(1)忌望文生义。成语的内容是整体性的,许多成语是由比喻、夸张等方式构成的,它的含义蕴藏在字面底下,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在字面上做文章,否则就会犯“胸有成竹——胸中长有一棵完整的竹子”的错误,出现笑话。如果把“望洋兴叹”解释成“对着海洋而叹气”的话,“洋”字就解释错了。把“形容人群或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川流不息”,当作“河流淌个不停”来解,都是望文生义,没有透过字面,抓住成语的本质。

(2)忌以今义解古义。成语中的不少词体现的是其本义,如果用今义去解释这些词,就会曲解或者解释不通。有是学生总认为“走马观花”的“走”是“行走”的意思,那就错了。其实,“走”在这里正是体现它的本义“跑”的意思。如果把“赴汤蹈火”中的“汤”(本义是“开水”),解释为日常生活中喝的“汤”,显然是不当的。

(3)忌单从结构看意义。成语的定型性很强,它的结构或者结构成分不能轻易变动,排列次序也不能轻易改变。如:“落花流水”不能改作“流水落花”。“载歌载舞”是“边唱歌,边跳舞”的意思,如按一般支配结构析成“载着歌曲,载着歌舞”就错了。成语是由组成它的各个词凝练为一个整体的,它不是一般的词组,如果一味按照一般的词组去分析,就难免失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扮演点评嘉宾的角色,要经常注意纠正学生理解错了成语,正确地理解成语,运用成语。

当今单调、低俗的娱乐节目或多或少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学生的认知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上,不能滞留在师生单向的信息传递上,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大量的充足的活动空间,课内外结合,正确引导、合理利用网络传媒渠道,举一反三自主掌握知识,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

猜你喜欢

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纸恳切书,一段语文情
语文的“理”性
美读让语文阅读充满活力
语文的使命
语文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