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的微思考
2016-11-19刘英
刘英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倡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融人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那么集团在践行学科融合中的现状如何呢?
一、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融合的进展现状
1、发扬优势
自教育部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指示出台后,积极着手硬件配备和软件培育就成为重中之重。硬件方面,全集团中小学教室已配备数字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网络设备,基本实现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软件方面,派遣骨干并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兴教学工具技能,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作准备。并且发展了一批骨干力量。
2、存在的问题
1)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多媒体教学课
不少教师以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和课件就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多媒体和课件就是融合的全部形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理解狭隘。或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无视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件中滥用录像视频、录音范读、图片、动画等,来展示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花哨热闹。此外,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弱化了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无法更好地获得教学反馈。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有不少教师凡事都依靠网络解决,以至于养成了遇到问题就找“网老师”的习惯,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宝贵资源,从而导致学生也缺乏处理其他资源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
3)教学方式单一僵化,与现代语文生活没有形成勾连
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迅速改变了社会语文生活。海量的阅读资源触手可及,超文本的表达与呈现方式成为常态,读者与作者是平行的;阅读与表达高度交融,成为人与人交流的时尚。而面对全新的语文生活,多数课堂依然以单一的文本阅读为主,教学方式以传授、分析、问答、练习为主,学生的学校语文学习和他们的社会语文生活相对割裂,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习方式僵化,学生语文学科的素养很难提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的渠道
1、开发语文数字学习资源。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对人们的要求很高,要求人们要具有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去渗透对学生信息文化的培养,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修养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发语文数字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与数字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消化与吸收。
比如,在阅读人教版《走进烽火岁月》关于战争题材的文本后,在主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继续阅读《二战之谜》《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二战纪实丛书系列》等战争类书籍,并利用网络欣赏了几部战争类电影,在阅读和观影的过程中,学生走进了七十年前的烽火岁月。根据学生的选择,成立八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二战领导人、将领、老百姓、大事件、战略战术、科学家、间谍、感人故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时交流阅读感悟,演讲战争故事,畅谈读后感,探讨生存智慧和生活哲理都成为支持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发语文数字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2、拓展学生课外交流空间。
语文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学科,其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内,课外也处处具有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教师可以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如:写作教学后,可以鼓励学生将文张发表到“人人通·云教育门户网站”班级互动学习网络空间上,请其他同学、老师进行评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提升写作水平。利用办公协作软件,全班共读一本书的体验就富有个性而又丰富互动。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评论功能,生活中的见闻和表达就和作文练习对接,学生再也不会煞费苦心地“编”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QQ新闻广场、书香中国、“为你读诗”微信订阅号等等专题语文学习就和学生的现代语文生活完全融合。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是每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