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写作方法 激发写作兴趣

2016-11-19王晓珍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习作情感

王晓珍

提起习作学生总是紧张、害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有些学生即使有材料可写,但却不知如何下笔;有些学生虽能写出个大概,却总感觉词不达意。其实农村的学生相对城里的孩子来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心中并非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只是缺少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习作教学应以教师的“导”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说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贴近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课例谈谈我的习作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说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求知欲,努力地去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是单调无聊,没有任何效果的,这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知的欲望。”而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习作素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有兴趣就有习作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寓习作教学于巧妙有趣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科技的利大弊大》,课前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资料,如:可以向长辈调查,他们以前没有高科技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可以观看新闻或查阅资料,也可以观看有关视频。通过各种途径调查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对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非常有兴趣,收集的資料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抓住机会开展了一次《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学生因为事先准备充分,结果在辩论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不仅做到有话可讲,并能引经据典,学生的热情大大出乎意料,直至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这一场辩论会活动,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到习作时,所要写的看图有感(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学生就能把这些素材和观点应用上。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收集素材,运用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大作用。

二、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写作与阅读属于两种表象各异而本质相连的心理活动过程。写作是个体的内在的思想对外表达的心理过程,这两种活动方向互逆的心理密不可分。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内在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认识按思想感情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转化为书面语言。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习作范文,除能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是写作方法的示范,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就一定要充分利用我们阅读课的教学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课文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运用了具体的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的原因、紫罗兰的变色发明石蕊试纸、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原因,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我在教学这三个事例时有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这种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写法,让学生尝试口头表达,并及时进行点评。并在授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在实际写作中。由于与授课的知识紧密相连,所以选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小练笔的任务,而且积累了一种写作方法。

三、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前不久,我参加了六年级的习作阅卷,发现一叠考卷出现了“雷同卷”,加上双引号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雷同卷,只是开头、结尾、例子都是统一的套路,例子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已经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为应试教育而教学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让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话可写,但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不写真事,不说真话,套话连篇。那样就失去了我们写作训练的意义,对于学生的伤害不言自明。只有贴近生活,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水平的提高才有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大部分要求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这就要求学生要写真人真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学生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机让学生书面表达。如在六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的身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有的学生向我提出了调整座位的建议,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当我调整完座位时,我发现了个别女同学眼圈红红的、男女同桌的同学两人把桌子离得远远的,保持距离。我猜测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内心对调整座位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我趁机布置了一篇习作,临近毕业,可能有些学生心中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老师说,平时又没有什么机会,你们就写一封信给老师吧。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许多学生写来的信。信件中有许多学生说出了一些关于调整座位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同学倾诉了许多心里话。这样学生不仅能写出生活中的真事,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更好地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一举两得。这样的事例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事,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只要学生写到了自己熟悉的事,印象深刻的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不仅能把事情写具体详细,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写真事,表达真感情。学生的习作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消除了害怕写作的心理。

翻开小学语文课文的习作训练,几乎都要求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这是对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写想象习作也要求表达真实的情感。如果习作失去了表达情感的这种功能,文章也就没有价值了。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抒发了真实情感,才能打动别人。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特别是引导学生展开细节描写。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文本,掌握这些表达方法,再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我在教学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卡罗纳》一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写关于你和你的母亲之间的一件难忘的事的习作。由于我们这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亲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才能与父母团聚,这些孩子们一年中只有几天享受爸爸妈妈的疼爱。所以,孩子们特别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学生的情感丰富、真实。一位女同学写了在妈妈上车前的几分钟,妈妈帮她梳辫子,边梳头边叮咛要注意安全,要照顾好自己……这个女孩在习作中展开了细节描写,表达了母亲在帮她梳头时心中的温暖及对妈妈的不舍,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这是一种多么难忘的感觉。当我在读这篇习作时,也被她这种细腻的情感感动了。只要老师能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处处细留心,习作时就能做到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作为一线的老师应当多方开拓习作指导途径,抓住写作指导的最佳切入点,清除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乐于写作,掌握方法,易于动笔,大胆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中对习作教学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习作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