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19潘宏
潘宏
摘 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明显的区别,更多地关注对学生逻辑性、空间架构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是目前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利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数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性;空间架构能力;思维导图;想象力;创造力
所谓思维导图,是指从思维清晰化原理引导教学活动开展,是目前应用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不断优化学习过程,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任务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开放性认识结构。而思维导图的应用正是迎合了这一重要的需求,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不仅活跃了初中生的思维,还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在初中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记笔记往往都是传统的记录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所讲授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机械的复制,并没有对知识点之间进行总结和联系。而且学生所记录的知识内容没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往往找不到教师所讲述的重要内容。有些学生甚至无法区分,只要讲的都全部收纳到笔记当中,最后笔记也不翼而飞。这样记录笔记的缺点就是学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往往产生思维的惰性,只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失去了记录笔记的重要意义。
但是,思维导图记录笔记的话则不然。只要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图形将知识内容进行重点记录,然后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将知识点连接起来,这就使原有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自我总结和梳理教学知识内容。一方面,免去了繁琐地记笔记内容,学生跟得上教师的节奏,适当地思考,从而产生自己的点滴想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课下学生再利用短暂的时间将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岂不是又一次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
二、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问题,而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做得更好。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任务开展的目标关注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上。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标准,就必须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独立自主探索求知,逐渐实现教学任务目标。思维导图的应用,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不断地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技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提高。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一部分的思维导图,或者一个模块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期末整个课本内容的思维导图等。整理过后,可以进行课堂随机检查,学生随机发表言论,对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讲解,促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交流,使学生广泛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思维导图构建就顺利完成。学生对思维导图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置给学生一些与知识内容相符的题目。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从中找到关键词,结合自己原有知识体系进行大脑搜索,联想出相对应的数学知识点,然后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关键点,找出解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后复习也是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复习得好的话,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思维导图在复习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学生自主总结章节知识要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审阅,在审阅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理解的错误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在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最好是先由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分析出优势、劣势之后,教师再进行高效的补充、深化,进而对思维导图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初中数学知识的各章节、各单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要找出联系,再将所有的联系串联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不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也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勇于探索、求知,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陈建花,张丽娟,沈有建.思维导图在教育領域的应用及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