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升华学生的诗歌素养

2016-11-19郇琦

课外语文·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质疑诗歌素养

郇琦

【摘要】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近代诗歌,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浓缩着作者的炽烈情感。对诗歌作品的深层解读,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诗歌教学中,巧妙运用质疑,不断开启学生对诗歌作品的内在感悟,让他们去体会,内化,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诗歌素养。

【关键词】诗歌;质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轼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品读诗歌的诀窍,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然而光光诵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疑”带“读”,通过大胆质疑来促进对诗歌的深层感悟,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深意。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诗歌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提问,在解决疑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诗歌素养。

一、质疑语气,提升朗读技能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使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这自然是很重要的,选用适当的语气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主题,同时也能够展现诵读者的朗诵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对诵读诗歌的语气提出质疑,琢磨该如何诵读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诗歌的主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更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内容。

《致橡树》是一首著名的朦胧诗,诗歌通过橡树和木棉花等形象来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爱情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尝试质疑诵读时候的语气,思考要怎样诵读才能让诵读的语气恰如其分地展现诗歌的主题思想。例如在诵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一句的时候,要尽量展现出坚定的语气,并在坚定中透露出甜蜜之感,这样的语气能够让人感受到真正能够天长地久的甜蜜爱情是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尤其作为女性,更要有不依附于他人的坚定信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诵读时候的语气进行讨论,如思考在诵读“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这句诗歌的时候应该如何展现对爱人的仰慕之情,语气应该柔和一些,衬托出爱,还是应该刚强一点,这样和“刀、剑、戟”等词语相互呼应。在讨论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诗歌诵读过程中的语气。

合理掌控朗读时候的语气、语调,这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表现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诵读时候的语气发出质疑,合理控制诗文重音、停顿、诵读节奏等方面,更好地读出诗歌韵味。

二、质疑意境,升华审美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问读法”,在感受诗文意境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用来深化学生的审美意识。诗歌往往具有朦胧美,对于诗歌的意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诵读中讨论并感悟意境,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品读《雨巷》的过程中,学生基本都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那种低沉、幽怨、哀伤的情绪,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话,还要让他们深入感受诗歌的特殊意象,对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进行质疑,在感悟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歌中的“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等意象一一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意象都代表什么含义。如有的学生在品读“丁香”这个意象的时候认为“丁香”是一种花,而古代诗歌中常常用花作为意象来指代女子,暗示美丽的容颜。有学生对该生的分析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丁香”虽然有代表美丽的成分在内,但是更主要的是表示“哀愁”,体现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意境,古人曾经用“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样的诗句来暗示“丁香”象征着愁绪,《雨巷》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在对意境象征意义的质疑和讨论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升华。

意境是艺术辩证法中基本范畴之一,在质疑意境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蕴藏在诗歌中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意蕴。

三、质疑情感,升入理解主题

“作诗无非情景两端”,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常言道:“诗言志,文传情”,要更好地感受诗歌就必须要感悟诗歌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进行感悟和质疑,从而学会感受诗文中的特殊情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著名诗人海子所撰写的一首诗歌,教师可以让学生逐节诵读这首诗歌,并尝试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情感,并深入感悟诗歌的主题。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首诗歌是一首温暖的抒情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质朴而单纯的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在找到幸福之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世界的祝福。但是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却对这种理解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们认为这首诗歌虽然较为明朗,但是依然体现了凝重的情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这第一句就能看出作者虽然充满渴望,但是却又带着无奈,一切幸福都从明天开始,而今天的诗人只能感受到悲凉。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海子的生平入手来思考,了解海子卧轨自杀的结局,在这样的背景信息之下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歌中那种复杂的情感波动。

诗歌往往情景交融,以景传情,有的时候需要从把握时代特点,知人论世的角度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诗人及其生活时代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来感受诗歌情感,并尝试理解诗歌的主题。

在诗歌教学中,以读带疑,以疑促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赏析诗歌的文辞,品味诗歌的意象,琢磨诗歌的情感,逐步激发学生质疑诗歌、探索诗歌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质疑诗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诗歌岛·八面来风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