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2016-11-19邱海韵
邱海韵
预习是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要求做到书本世界、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沟通,把每篇课文变成一个小课题,要求学生不但要对课文了解,还要对课文的语音语境理解透彻,通过预习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还可以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了,主动探索分析很多有趣的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知道“生活处处皆知识”。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英语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翻译。还有的学生,预习完全依赖教材辅导书之类,用课文解读代替了独立阅读,用编写者的观点代替独立思考,因而严重影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如何才能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从而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呢?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预习可以先从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做起,发现自己理解上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和体验走进课堂,展开思维的交锋碰撞,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预习才会有好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降低预习的难度,以读和感知为主,不同的年级,制订不同的预习目标,细化预习内容,教师多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好处,学生和老师有了相同的理念与认同,才能促进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教会学生如何预习,预习的基本步骤。让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感知课文的语音语境。阅读读什么呢?读课文内容、课文的重点、课文的难点、课文的练习等,这些都在阅读的范畴。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多听、多读、多说、多写,还要提前预习课文中设计的听的活动和写的活动。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收到。要求了解本单元听、说、读、写的要求,通读各篇课文,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具体到预习每篇课文时,图片提示及课后练习均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日后对英语学习。
三、要教学生利用好工具书,扫清字词等阅读障碍,过好语音关
要求从头至尾听录音几遍,跟读课文,然后再通读全文,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总有些不认识的单词、不会解释的单词、不好理解的语句,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借助图片提示,或查查英汉字典,自己弄懂它的意思。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Have a good time!”这样一个句子,如果没有深入地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可通过工具书去理解它的原义及引申义,阅读时结合上下语境进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话,上课时就应有所侧重地听老师讲解分析。
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语法知识是否真懂了,听、说、读、写等能力能否训练到位等等。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一定感情色彩,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画出来。可以在课文中自己理解到简单的语法知识的用法,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容易心领神会。
五、让学生通过分析、揣摩、联想,理解全文,学习做读书笔记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要做好笔记。比如,预习Lets learn部分,理解词义并识记重点词汇及短语;Lets talk部分,可先听听力,感知语境,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归纳感悟,还可以在书上标注新词、重难点等,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Lets read部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不懂、不会的语句、难点、做好笔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老师要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自然会比较容易理清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并且能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听课、提问,而求得及时解决。
通过预习,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这樣学生必然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学生就会乐于自学,课堂效率自然就能大大提高了。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