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教多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2016-11-19邵岩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词句语文课程

邵岩

摘 要: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教育工作者在“少教多学”理念下不断进行教学实践。通过阐述“少教”“多学”的定义以及内容,谈了如何做到“少教多学”,期望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少教;多学;小学语文

一、“少教多学”的定义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少教多学”直指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这正是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最本质的初衷,所以在全世界掀起了“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热潮。

二、如何做到“少教多學”

1.以课前预习作为突破口,向“少教多学”迈进第一步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其中最普遍的是:学生对新授内容不了解,所以课堂中不能迅速、主动、深入地参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高学段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分步预习法”,明确提出每一步的目标。首先,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认真阅读课前的提示及课文的注释,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画出不理解的语句,这样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鲁宾孙(Robinson,1972)在《有效学习》一书中提出的SQ3R方法就是要求学习者在阅读之前浏览学习材料,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其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在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是同伴互助等方法,解决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既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最后,精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提出质疑问难。俗话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默读思考,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于文本独到的见解。

2.构建文本细读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占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语文教学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切实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细读文本,深挖内涵,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认知体验。

(1)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

文本细读的着眼点离不开文本的细节,但一味地纠结于旁枝末节不等于深入文本的内涵。教师在对文本细节处精细研究的同时,也要对文本进行宏观把握。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学生首先利用图片交流了课前收集到关于作者巴金先生和“鸟的天堂”的相关信息资料,走进了文本的背景。然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行文思路,大榕树给鸟儿们创造“安静—安逸”的自然环境,此刻学生的头脑中闪现出大榕树的绝美画面。其次,扣住“作者是如何将鸟的天堂展示在我们面前”这个主线问题,理清文本的思路。最后,在阅读时继续关注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2)品味关键词句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咬文嚼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体味隐含在词语中的内涵。关键词句在文本中能准确表达文章的中心主旨,在阅读中关键词句常见的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词和句及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反复出现的词句等。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背景、知识储备与文本展开深入、广泛的对话。如,《自然之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是我们,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理解这句话重点抓住关键词“那样的”,表达出一种深深的自责、内疚之情。联系上下文理解海龟受到哪样的伤害,这样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阅读实践的独立性、自主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获得自主阅读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是学生愿学、乐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整合教材资源,以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的创造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如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

三、关于“少教多学”的一些反思

“少教多学”虽是一种古老的理念,却蕴藏着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时代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从本质上讲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教师要做到“少教”,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抓住重点、难点,积极创新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各个学校及教师都在试图寻求一个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怎么才能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仍然是有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理论的修改。

参考文献:

[1]刘冬岩.“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考试,2011(6).

[2]张彦芬.小学高年级语文少教多学模式探究[J].中华少年,2012(9).

[3]陶静.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N].湛江日报,2011-06-07.

[4]刘妙清.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J].教学实践, 2012(7).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词句语文课程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