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的人名

2016-11-19王干

湖南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秦可卿香菱贾宝玉

王干

小说要写人物,不写人物的小说很少。而人物就要有姓名,生活中的人物的姓名往往由父母确定,即使找算命先生取名,最后也是父母确定。小说家就是小说人物的父母,他赋予他们生命,也赋予他们姓名。

作家为人物起名字,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到为人物起名的难处,比如阿Q的姓就是一个问题,小说里写道: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阿Q的姓氏被取消了,只能用阿字开头。但阿Q的名字呢?鲁迅先生在小说中颇为犯难,因为不会是阿桂还是阿贵,因为不知道阿Q的生日是不是八月,如是八月,肯定是阿桂,倘若有兄弟叫阿富,肯定是阿贵,但他有没有兄弟。“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我的最后的手段,只有托一个同乡去查阿Q犯事的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我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鲁迅先生为阿Q起的名字随着阿Q的形象流传下来,至今是塑造人物的典范。设想一下,如果小说叫《赵桂正传》或《赵贵正传》恐怕不会让人一下子记住人物的特征,如果叫《阿贵正传》或《阿桂正传》恐怕也很难产生现在这样的效果。无姓且无名的阿Q用今天的话说是彻底的草根,姓被剥夺了,名字又含混不定,这样的草根是底层的底层,是无产者中的无产者,“无”得连名字都没有。当然阿Q的名字与鲁迅小说的一贯的反讽风格又是一致的,五四时期,主张西化的文化人不在少数,一些人为自己取西洋名字极为流行,鲁迅在这里捎带一笔,讽刺调侃下那些被他称为的“西洋崽”,也是他惯用的成熟手法。因而阿Q这名字就鲜明地烙上了时代和鲁迅的印记。

中国小说的人名有一个传统,就是真真假假混杂,这或许与演义的传统相关。《三国演义》《水浒》》是以历史事件作为写作原型的,出现了一些真实的人物以及真实的姓名,也属于可以理解,但由于小说影响力过于强大,以至于虚构人物遮蔽了历史的真相。比如,老百姓对曹操的印象,就完全颠覆了《三国志》里的记载。而《水浒》里的宋江虽然史上有其人,但作家的塑造和历史上的原型大相径庭,可以说就是借着宋江的名字。而宋江周围的李逵、鲁智深等扁平人物,一看就是虚构的。人物虚构最厉害的则是《西游记》,《西游记》也是属于演义性质的,本来是讲述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人物和人名全部来自虚构,而今家喻户晓,还在流传。名著的人名效应确实传播甚广,乃至于现在如果起名带上“逵”和“飞”字的往往会联想到那率直而鲁莽的李兄和张兄来。

由于中国汉字的音、形、义密切相联的特点,人名自然也会带着某种导向含义。到小说中,这特点可能就会被放大。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里有个人物,叫刘世吾,后来批判者则说王蒙的小说攻击党是事务主义者,世吾与事务确实是同音,但王蒙自己说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在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里一个人物倪藻都是充分利用了这样谐音的特点,倪藻其实是“你早”的谐音。你早不是中国人的问候语,中国人的问候语一般是“你吃了么”,而你早是西方人的问候语,小说的主人公倪吾诚是激进的西化主义者,将儿子的名字起成“你早”,也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致敬。这与作家的记忆有关,因为《活动变人形》是带有自述性质的小说,那个倪藻身上有王蒙自己的影子。而王蒙的名字,则与何其芳有关,当时王蒙出生时,王蒙父亲王锦第的好朋友何其芳建议取名王蒙,因为他们当时看到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的主人公叫阿蒙,觉得非常好。如此转化,也是十分有趣的一段佳话。

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常常和小说的气息密切相关,莫言《红高粱》里的余占鳌的霸气,余华《活着》里的福贵的没落气,王安忆《长恨歌》里的王琦瑶的脂粉气,贾平凹《废都》里庄之蝶的颓废气,是油然而生的。设想一下,如果把余占鳌和庄之蝶的名字置换一下,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红楼梦》可以说是将人物的命名功能发挥到极致。据一些有心人的统计,有名有姓的就达七百二十一人,而能够按照某种方式有效排序就有四百四十八人,这里且引用如下: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书(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

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

贾探春——侍书(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红楼梦》将中国人名的学问和汉字的功能几乎运用到极致,比如汉字的谐音,光是“真”与“假”的运用就让意象丛生、悬念迭起,以致全篇都充满“真假”的风云和烟雾。贾雨村,甄士隐,真事隐,假语存,甄宝玉与贾宝玉,这些名字本身就构成了音形义复杂的谜面,也构成了巨大的语言迷宫或者陷阱,后来的一些研究者不少人在谜面中迷失,当然又在迷失中获得快感。最著名的就是蔡元培先生,他的《红楼梦》索隐中,就受到“真假”的导引,“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尽人皆知,然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贾府即假符也”,由此而派生出来的索隐派,至今仍余脉尚存,作家刘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和秦学依据,基本也是索隐派的复活。

索隐派的功过是非不在这里评说,但《红楼梦》提供的这些谜面本身确实为索隐提供了一个“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人名、地名多义性和联想性,貌似巧合,又是巧合,只有这巧合的基础存在,才有可能索隐的空间。设想一下,如果贾府叫做曹符,贾雨村叫做曹雨村,甄士隐叫蔡士隐,索隐派还可以索隐吗?因为曹雪芹在人名中间本身作了文章、动了手脚,留下了缝隙,后人才会透过这些缝隙去做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演绎和猜测,虽然问题和答案之间不尽吻合,但也是一乐一趣。

当然,索隐派缺陷自然也是很明显的,光是人名就会有诸多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秦可卿的名字,贬的人可解释为“情可轻”,因为秦可卿重欲轻情,而褒扬的则可理解为“情可情”,刘心武先生就持此说,还有一说则是同意“情可情”这一解释,但是是“非常情”,暗指与公公贾珍的不正当的乱伦关系。这说明《红楼梦》在人物的命名方面取得的成功,或许曹雪芹本身只是凭感觉起的名字,没有想到那么多的含义和影射。就说秦可卿吧,如果是“情可轻”或“情可情”,那么她的弟子秦钟呢?按照读音来引申的话,秦钟可读为情种或者一见钟情,然而在《红楼梦》里,秦钟似乎是欲和淫的化身,与情毫无关系,倒是“情种”和“一见钟情”用在贾宝玉身上比较合适。

当然,我们也可说秦钟的名字是一种反讽,因为曹雪芹在人名的选择上确实是下了工夫的,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秦可卿的名字已经不同寻常,而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先醪曲演红楼梦》里写到贾宝玉在秦可卿的闺房里梦游太虚幻境,梦中居然叫道“可卿救我”,接着小说写道: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在小说里秦可卿的名字都是用秦氏来代替的,秦可卿的名字只是出现在章回的题目上和贾宝玉的口中,这是颇有意味的。我们都知道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之后,其实已经试了云雨情,尽管后来的第六回用“初试云雨情”作标题,但实际在梦中或现实中已经试了,试的对象是谁?警幻仙姑的妹妹,而这警幻仙姑的妹妹居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秦氏同名,可谓太巧合了。而秦可卿说自己的小名是可卿,可警幻仙姑向贾宝玉介绍时,说她的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乳名其实该是小名,这样的误差是曹雪芹的笔误还是故意设下的谜底?就这样人名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贾宝玉的理想佳人其实是秦可卿,至少他人生的第一次性幻想对象是秦可卿,不仅因为她“兼美”,还是贾宝玉的启蒙者,小说中紧接着秦可卿的话之后,便有诗作证:“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这是在秦可卿说了那番我的小名他如何知道之后作家进行的评点和议论,而这里的“千古情人”所指非常明确。

可见《红楼梦》里对人名的运用非常用心,一个可卿的小名或字都能带出那么多“冰山”(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下藏的内容,何况其他主要人物呢?奇怪的是,一号人物贾宝玉虽然有诸多别称,比如怡红公子,比如绛洞花主,比如神瑛侍者,却有名无字,名字还是小名,按照排行他该是和贾珍、贾琏一辈的,也是王字偏旁的(古时候叫玉字),是作家不屑于让宝玉和贾珍贾琏排在一起呢?还是另有深意,还是找不到更合适的名号呢?因为连贾瑞和秦钟这样的鼠辈在小说中都有贾天祥和秦鲸卿的字和号,贾宝玉的自然不会被作者忽略。能够证明作家有意为之的就是另一个主人公林黛玉,也是无字,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一次见面之后,专门写到了林黛玉的名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一次命名,也是爱情的奠基。“颦颦”二字被宝玉称为妙极,妙在何处?书中写道是因为看到黛玉愁眉不展,所以颦颦,而这样的命名是一种示好,也是对黛玉性格的抽象,可谓寓意丰厚。

黛玉被贾宝玉赐字,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受宠。而另外一些出身低微的女性就没这么幸运了,她们常常因为和主子的姓名的某种联系被改了名字。贾宝玉的丫鬟红玉,因为和宝玉、黛玉的玉字同名,就被改为名小红。“坐上公卿今何在,唯见闺中林小红”,光读这两句诗,一般读者想不起来这个林小红是谁,林小红就是当年不被宝玉待见的小丫鬟,这个感慨出自贾宝玉写《芙蓉女儿诔》的口中,实在难得,因为当初晴雯曾欺负过比她更低的丫鬟小红,而去迎接走出囹圄的贾宝玉正是这个小红。当年被侮辱被损害的甚至连名字都被任意篡改的人,却给予牢狱之灾中的王熙凤、贾宝玉以温暖。

红玉改了名字以后是幸运的,而另一个两次被改名字的女性则是灾难重重。“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华章,香菱向林黛玉学诗的故事,也成为文学史的佳话。这个香菱,其实原先叫英莲,是甄士隐的独生女儿,甄英莲,也有人解读为“真应怜”,因为英莲的命运真是值得可怜。四岁时,元宵节看灯被人贩子拐走,养大后,被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也被人解读为“逢冤”),被薛蟠中途发现,打死未婚夫冯渊,纳为小妾。薛宝钗看到她聪慧,为她起名香菱。本来香菱苦尽甘来,因为命运要转折了,没想到薛蟠又遇夏金桂,娶为正室。夏金桂成了香菱的噩梦。夏金桂百般折腾香菱,连名字也不放过。她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头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

从此以后,香菱改名秋菱(有人解读为求怜),重新回到了英莲的境地,饱受压榨欺凌的香菱还差点被夏金桂下毒致死,没想到阴差阳错夏金桂自己中毒死了,香菱以为可以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没想到由于长期遭受劫难,又难产死亡。命运坎坷,令人唏嘘。英莲——香菱——秋菱,这三个名字的变迁,勾画了香菱苦难女性的一生。

《红楼梦》的取名艺术,还体现在作家的诗性思维,我在《千古红楼通锦瑟》一文中曾经将《红楼梦》与李商隐的无题诗《锦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精神情绪上的贯通,如果将小说中一些丫鬟的名字连缀起来做个文字游戏,居然传达某种诗意,非常接近李商隐的西昆体。如: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各自贴身的三个仆人名字连缀起来,(茗烟、袭人、晴雯是贾宝玉的仆人,紫鹃、雪雁、春纤是林黛玉的丫鬟)会发现有很浓的“锦瑟”味:

茗烟袭人晴雯泪,

紫鹃雪雁春纤卷。

再如:将史湘云、贾探春、贾惜春的丫鬟的名字连缀起来,侍书(侍画)翠墨小蝉是贾探春的丫鬟,翠缕是史湘云的丫鬟,彩屏和入画是贾惜春的丫鬟)),也非常的“李商隐”:

侍书(侍画)翠墨小蝉出,

翠缕彩屏入画来。

都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光人名就有那么多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赵燕飞

猜你喜欢

秦可卿香菱贾宝玉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红楼梦》中特殊而神秘的女性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之处
从“香菱学诗”出发思考说进去与说开去
保准有人追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未完的前尘烟雨
风月秦可卿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